首页 > 开发区 > 国家级开发区 >

滨海新区深化简政放权步伐加快

来源:
滨海新区
发布时间:
2015-03-13 16:16
阅读: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明确要求通过这场自我革命,能够为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松绑,打造出一个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在津代表委员们结合各自工作领域的实际,就简政放权、让公权力不再任性、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等焦点问题展开热议。

    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在经济形势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去年滨海新区在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比如说简政放权方面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滨海新区进行的审批制度改革,将109枚章压缩变成了一个章,已经成为了国家简政放权的一个标志,滨海新区全面深化简政放权的步伐越走越快。

    “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进行行政审批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是一项重大改革,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而简政放权不仅仅是减少行政审批数量,更关键的是要列出负面清单,参照国际常用办法,本着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原则,把职能清单清晰列出来,让办事的这些企业很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另一个要做的是推进事中事后的监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此外,我们不仅要建立企业诚信体系,还要建立政府诚信体系和市民的诚信体系,这是今后的一个重点。

    建立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新框架

    如何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天津市委会主委张俊芳建议,作为行政体制改革重要突破口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不是简单的审批事项的减少、下放、调整、提速,也不应仅仅停留在一站式集中审批和对审批行为的规范上,而是要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行政体制改革,进而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新框架。

    依法确定审批事项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建议,要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建立公开、透明、便于监管的行政管理体系,尽快组织开展对相应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基础。同时,要通过完善第三方评估体系,让简政放权在阳光下运行。

    审批“瘦身”是“改革红利”,如何避免“官中介”“二政府”吞噬“改革红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天津滨海浙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连良桂建议,要想达到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目的,首先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审批备案制度,变“授权”为“监管”。一方面,摸清究竟有多少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清理没有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项目,对保留下来的项目实施“目录化”管理;另一方面,打破部分中介机构垄断经营的局面,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和动态考核管理等方式,引导中介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要推进中介机构产权改革,从法规制度、机构设置、人事安排上彻底实现“官商脱钩”,斩断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利益输送,让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各归其位。

    而围绕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建议,滨海新区应进一步划清政府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公开透明,充分体现出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