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家级开发区 >

西青区打造经济创新发展科技引擎

来源:
天津市商务委
发布时间:
2015-07-03 14:06
阅读:

     为加快西青自主创新示范园的建设,西青不等不靠,按照全市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迅速开展工作。目前西青分园建设情况如何,又将实施哪些招法和举措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引擎?中北高新区和学府高新区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的两个片区,将如何利用地区经济、园区优势和区域资源,来实现各自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端发展?记者就这些问题,走进建设一线进行实地了解。

 

    早谋划快出手 占先机布优局

 

    区科委主任高英介绍说:“早在2014年8月,西青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建设示范区西青分园的相关工作。依照全市整体空间布局,西青分园处于京津科技新干线主轴向西南方向延伸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带。依据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西青不等不靠,迅速开展工作。区委书记周家彪亲自带队,带领有关街镇和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湖北、上海和江苏等地区学习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多次到天津城建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就加强区校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进行调研。经过2个月的调研和多次征求意见,西青在全市区县中率先通过了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产业发展规划的审批。”

 

    “西青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多,科研成果多,这些都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再一个我们有产业基础,西青区制造业在全市各区县所占比重处于领先水平,我们既有产业的基础,也有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基础,关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我感觉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应该把创新创业这个工作抓好。”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包括两个片区,分别是天津学府高新区和天津中北高新区。西青分园总体思路是:围绕两个片区的主导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引智,广泛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培养引进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利用滨海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带动优势和区域内科研、教育资源优势,推进科技成果在园区内的转化与产业化,实现新产品的不断产生和中小科技企业的持续创办与发展,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优化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引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依托教育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西青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项目对接工作成果显著。今年年初,精武镇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天津工业大学精武产业研究院”,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共建、高校院所参与、资本市场助推的产业化和技术创新体系。经过区镇两级政府、天津工业大学及产业研究院相关管理部门的联合筛选,结合精武镇地方产业特色,初步确立了38个项目入驻产业研究院。目前,项目正在紧张的内部装修阶段。

 

    为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西青在现有政策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西青“钻石八条”的构想,为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西青结合现有的天津工业大学精武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研究机构等,利用第三高教区优势,计划采取“政府主导,一校为主、多校参与”的建园模式,打造西青国际大学科技创新园区,搭建起科技政务平台、小微企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公共营销服务平台、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交流合作与展示平台、高端人才创业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七大平台,实现研发创新、大学生创业与企业孵化、管理服务以及人才与创新产业集聚等四大功能。依托地区发展优势和园区产业特色,进一步优化招商队伍,创新招商模式。结合园区企业创新需求和第三高教区智力资源优势,建立创业培训机构,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带动示范园区产业发展。

 

    目前,西青已先后与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进行了产业和科技成果对接。75家企业和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大学产业园初具雏形。目前,已建成包含1个中心即西青区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中心,3个研究院即天津工业大学精武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精武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精武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基地即天津星辰大学生创业基地、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西青区青年创业基地的学府科创广场。中北高新区与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签约项目——天软中北创业学院,也正在进行紧张的内部装修工作,预计今年九月份正式开学。

 

    两片区齐头并进 同发展争创明天

 

    中北高新区是西青分园其中一个片区,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拥有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1家,拥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超百家,聚集发动机、底盘系统、车载电子设备等12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这样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使这里成为了天津市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也成为了八方投资客们竞相抢滩的宝地。

 

    在中北高新区内,一座3万平米的办公写字楼正在紧张施工中,这就是中北高新区与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合作成立的新项目——天软中北创业学院。成立学院的目的,主要是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推向创业实践,为中北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提供有力支撑。学院预计今年9月开学,计划每年培训1500人,以此为契机,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吸纳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充实到企业发展中。学校的产学合作也实现了从学校推向产业。

 

    中北高新区作为发展相对成熟的科技园区,怎样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还要兼具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城市形象,是地方政府在发展高新区时考虑的重点。为此,中北镇一方面提出了“一条主线、三轮驱动、两化三型”的发展发展模式,即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高端发展为主线,以“精准招商、高端创业、存量提升”三轮驱动为发展动力,以“智能化、融合化、研发型、总部型、服务型”两化三型为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搭建“产业创新服务、企业成长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四大链条,全面提升园区在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1园中的战略位势。另一方面,建设一流的人居、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设施,成为当地投资、创业、工作、生活最好的区域,使中北高新区成为产城融合、智慧互联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和天津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的标杆园区。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西青分园的另一个片区,位于精武镇的天津学府高新区内,记者看到了同样的发展活力。

 

    天津学府高新区位于第三高教区西侧,园区主导产业为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服务机构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目前,建有一个中心、三个研究院、三个基地的科创广场,已经初具雏形。其中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成立的天津工业大学精武产业研究院已经确定了30多个项目入驻,今年六月底可正式投入使用。

 

    据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吴中元介绍:“我们高校积淀的科技成果很多,当时报名的项目就有80多项,经过第一轮项目路演过程,结合地方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的要求,我们确立了38项可能要进驻的项目。现在这些项目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到2017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发展目标是:园区营业收入达800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达到10%,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申请专利500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5家,“杀手锏”产品15个;合作国内外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50个;新引进两院院士5人,“千人计划”专家10人,海内外领军人才15人,在园区创业的博士、硕士2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