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家级开发区 >

高新区打造自创区生态文明圈 创新之地谋绿色发展

来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
发布时间:
2015-11-09 14:26
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天津高新区,始终没有停下步伐,在“天津市首个‘无燃煤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光环之外,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探索城市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建之道。

 

    工业废品化身城市雕塑

 

    旧锅炉、废钢管、废旧模具、淘汰的机械零件……这些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品该如何处理?是集中销毁,还是回炉再造?在天津高新区,这些工业废品经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摇身一变化身成了一个个蕴含深意的城市雕塑,或体现人类工业化文明发展,或展示对绿色生活的向往,用金属的重新解构展示城市之美。

 

    “我给作品取名为《鼎盛》,以废弃旧锅炉为材料,用镂空的表现形式融入传统字符元素,寓意环境治理的鼎盛时期已到来,美丽中国即将实现。”雕塑设计者段昆鹏介绍。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给人们创作审美形象提供感官愉悦的同时还能做到化腐朽为神奇,能将普通的物品转化为蕴含人文内涵的特定存在。这次雕塑创作活动就是废旧物品的再创造。我们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最终要体现的是高新区城市生态环保的理念。”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着名雕塑家谭勋是高新区生态环保公益活动“旧物·志——2015天津青年雕塑创作营”的策划人。在11月2日举办的旧物·志主题雕塑公园落成仪式上,由创作营设计师共同创作的19件环保主题雕塑亮相高新区街头,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宣传环保理念。

 

    “我们整个旧物·志主题雕塑公园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秉承的就是‘废物再利用’的理念,因为工业废品不论是销毁还是再回收利用,都会产生回收成本,并且可利用价值较低,我们把废旧物品循环利用于城市建设,是一举多得的,是我们破解城市发展与环境和谐之间矛盾的一种探索思路。”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工程师王洪儒告诉记者。

 

    走在新建成的“旧物·志”主题雕塑公园,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发现,这个建在道路沿线的带状公园处处闪烁着绿色环保的创意思维。公路维修中产生的废侧石、旧道砖,枯死的树木,经过工人们的巧手铺设,成为了古朴的原木小路、纹理丰富的踏石,让公园显得别有情调。

 

    据了解,今年高新区共新建了“旧物·志”主题雕塑公园和消防主题公园2个主题城市公园,加上去年投入使用的曙光公园,高新区的城市环境面貌日趋提升,不仅市民多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而且也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下一步会把一些好作品放到渤龙湖、塘沽海洋园,进一步唤起民众对于环保理念的关注,另外,我们也在准备发起中国废旧物作品大赛,计划每两年举行一次,目前还在筹划过程中,相信不久就会让大家看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倪祥玉在“旧物·志”主题雕塑公园落成仪式上透露。

 

    绿化垃圾“变废为宝”

 

    在公园的一角,记者发现部分树木的土壤表面铺设了一层打碎的木片,在金黄色落叶的点缀下显得尤为天然质朴。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是我们新使用的原生态树皮覆盖法,就是用修剪下来的树枝、树干,打碎成木片,铺在树木绿植根部裸露土壤上,既可以保护土壤,使尘土不被风吹起;同时可以吸收雨水,为树木生长提供水分;冬天木片慢慢腐烂,成为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转年又有新的木片铺上,既保持了公园原生态,又实现了绿化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而且这种方法几乎没有成本。”据王洪儒介绍,现在绿化垃圾处置是个难题。因为绿化垃圾垃圾处理厂不收,多数采取郊区填埋法。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占地,还会产生运输成本。而树皮覆盖法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实现了经济的循环发展。

 

    除了用于覆盖土壤的较大块木材外,城市绿化过程中产生的树枝、草屑、落叶等也能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海泰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北方网新媒体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这些绿化垃圾进行加工处理。“我们把回收来的绿化垃圾经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成有机肥和有机基质,返回利用到绿地中,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绿地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天津海泰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负责人袁方说。

 

    据介绍,该项目年处理废弃物可达上万吨,同时采用了废气收集系统,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被水吸收,通过喷淋系统回到物料中,实现了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达到环境零排放,无污染。

 

    智能停车楼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华苑智能停车楼采用了世界排名前三的智能化技术,并运用全国首创的‘多出入口、方圆组合塔式’升降系统,不仅可以自动识别车辆尺寸,而且会自动搜寻适合的停放的楼层位置。”项目相关负责人李一涵告诉记者。

 

    这座位于梅苑路与复康路交口附近的停车楼,整体呈马蹄形,外部一个硕大的英文字母“P”显得十分醒目。据了解,该停车楼高50米,共有21层,基座占地仅540平方米,通过合理规划,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停车楼楼体外檐采用进口发光玻璃,白天和普通透明玻璃一样,晚上可自发光,成为户外显示屏幕,提升区域夜间景观。

 

    李一涵介绍,该停车楼内共有4套升降系统,分为ABCD四个车库,共有10个出入口,可以停放340辆车。驾驶员只需要把车辆驶入一楼车库内,停车刷卡就能方便快速地存放车辆。取车时,也只需要刷一下卡,系统自动会把车传送出来,取车速度全程仅需50到90秒。“这10个出入口我们是可以根据存取车的高峰期进行调整的,比如上班时大部分都是存车的,我们可以把这10个口都设为入口,而下班时,相应转换为出口,这样就避免了驾驶员等待存取车时排队、拥堵的可能。”李一涵说。

 

    用创新精神打造自创区生态文明圈

 

    “真正精彩的世界,不是在照片和新闻里,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的艺术,也不仅仅在画框里,而是与我们生存的空间环境点滴相关。”这句篆刻在高新区街头公园的一句话正是高新区始终秉持的绿色生态发展观的一道缩影。现在,在这片充满创新激情与创业热情的热土上,创新发展、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理念已经浸润其中,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稳步提升的重要营养元素。

 

    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浩介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趋零排放机制,调整区域相关排放标准,用最严格的标准约束驻区企业;另外要推行‘环境监理’制度,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对项目建设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监管。”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是我们的要务,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能放弃社会责任当中对于环境的关注。我们始终在不断探索来解这道难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个聚集了一万两千家充满活力的企业的地方,会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排放逐年递减,还环境以本来的样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倪祥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