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家级开发区 >

发挥优势 天津高新区著就高新大文章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发布时间:
2016-03-08 14:17
阅读:

     “2015年天津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财政总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28.52%。截至目前,天津高新区已在天津市连续超过40个月保持经济增速领先,工业产值、经济总量和财政可支配能力分别相当于2011年的5倍、4倍和近5倍。”天津高新区2016年工作会议上公布的这组数据,令人为之振奋。

    回顾“十二五”,天津高新区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不断发力,通过吸引聚合特色产业、龙头项目和品牌企业,系统构建高端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天津市特色的“双创”模式,加快研究特色鲜明的原创政策体系。而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天津高新区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加强顶层设计 深化制度改革创新

    “十二五”期间,中央提出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任务。天津高新区高度重视,深度实践,不断加强园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增强宏观把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十二五”期间,天津高新区加强政策激励,根据形势变化,先后出台针对不同产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政策,扩展调整回旋空间,健全运行调控机制,制定实行了重点项目联席入库机制、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机制、重点企业培训机制等,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调度的效率和质量。绘制出台了“二一三五”赶超路线图,完成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等3个规划的编制。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一个体系、五个突破”行动计划,巩固放大“高”和“新”的竞争优势。推动“6+4”政策推广落地,形成“津领七条”等一批“津味”原创政策。

    2015年,天津高新区还积极探索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双自联动”),策应天津市相关部门初步形成“双自联动”政策框架,实现体制机制改革的协同攻关。着力探索区内注册、区外运营模式,支持企业在天津自贸区注册、享受其政策,在天津高新区运营、享受其服务。鼓励园区企业在天津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全面对接国际化企业与金融机构。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天津高新区在全国首次推出“一张通票管创业”制度。创通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把现行政策资金兑现的财政后补贴方式调整为先由第三方机构垫付、再由合作银行兑现的新方式。

    目前,创通票提供5大服务包:初创服务包、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分析测试服务包、“新三板”挂牌服务包,基本覆盖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能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真正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

    最近,天津高新区19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科技项目申报和税收减免上享受更多政策优惠。而在认定过程中,这些企业使用园区给予的创通票,向中介机构购买服务,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创通票推出半年来,天津高新区共发放高新技术企业创通票550张,成功认定198家;发放“新三板”创通票45张,成功挂牌16家;向1200家企业发放知识产权创通票,新增专利8000件。实行创通票模式,不仅使申请服务包的企业受益,也促进了优质服务机构在园区的聚集和发展。目前园区已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服务机构(含金融机构)超过100家,形成了专业化运营、透明化竞争、生态化集聚的良好局面。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等五大机遇,天津高新区主动加快融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牌照”。重点围绕“双自联动”,按照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总路径,推动出台“天津版”顶层设计与行动方案。优化完善创新创业通票制度,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设计定向服务包,适时向天津市辐射推广,通过普惠式、系统化的流程设计让企业平等共享园区资源配置流程再造后的红利。全力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做市商制度。推进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投融资和专利保险等工作,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集聚创新资源 扶持壮大创新主体

    2015年迎来了创业的好时代。这一年,天津高新区通过制定《创新创业载体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出台《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若干举措(试行)》、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审批流程等一系列举措,盘活用好各类存量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创意魔法空间、凯立达创投咖啡—iv创新空间、天津清联网络孵化器、榴莲咖啡等一批众创空间在园区成立,帮助更多的创业种子生根发芽。

    目前,天津高新区已建、在建和正在筹建的众创空间超过30家,包括综合服务型、专业平台型、投资促进型和虚拟非正式空间型。国家级孵化器增加到12个,有力响应并支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众创空间的遍地开花,不仅带动了更多人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而且伴随众创空间的建立,上千家天使投资、知识产权代理、风投公司等机构入驻天津高新区,助力创业者茁壮成长,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天津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28家,总数达到7619家,比2010年增长9倍,增量、数量均保持天津市第一。受益于科技资源聚集和创新政策的支撑,园区科技“小巨人”企业枝繁叶茂,2015年新增70家,总数达到323家,比2010年增长9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总数达到63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总数达到33家。

    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火花,成为天津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而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天津高新区给予了其极大支持。

    天地伟业数码公司是天津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壮大的缩影,也是天津高新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典型代表。天地伟业数码公司是最早一批落户这片“沃土”的,历经10余年发展,由一间无名“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并承建了国家首个视频监控实验室。为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天津高新区近年来对天地伟业数码公司申请专利、着作权等知识产权给予政策补贴,提供人才培养补助资金,帮助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园区不仅为企业创造自主创新的发展氛围、搭建科研强企的进阶平台,还不断优化环境,被企业员工评价为最具工作幸福感的高科技产业园。

    “十三五”期间,天津高新区将全面推动科技“小巨人”企业跨越式发展,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为此,园区将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安排2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实施企业“千百十”培育计划、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升级版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等服务措施,全面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园区将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00家,力争达到1800家。同时,天津高新区将依托国际创业中心、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爱维117创业航母等平台载体,推动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探索发展一批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持续推进存量孵化器、加速器提升改造进程,引入创交所、中科先进院、创客总部等专业运营团队,构建完整的从初创到小微、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元创业载体体系。

    引进大项目 带动高新区产业升级

    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的同时,近年来,天津高新区还围绕技术含量高的杀手锏项目、影响带动力强的产业升级项目、产出效益好的节能减排项目等,策划建设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全产业链条项目集群。围绕产业集群,园区精心策划,精耕细作,引进培育了一批“大树”级的科技项目,带动了一大批配套项目的落户,产业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天津高新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佼佼者,近年来形成了以华苑科技园智慧山为基础的天津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和未来科技城的渤龙湖视觉工业大道两大“重镇”,这两大“重镇”彼此错位发展,成为拉动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带动着1500余家文创企业的快速前行,成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其中,天津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多年来一直立足于大广告产业链的拓展,吸引和扶持tmt领域的移动互联、数字娱乐、社交媒体、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了奇虎360、今日头条、新浪天津等270余家企业,其中广告类和创意类企业近200家,广告产业及相关联产业的企业总数为园区企业总数的71.6%。

    目前,天津高新区渤龙湖视觉工业大道先后引进了美国3d巨头卡梅隆—佩斯集团项目、拥有世界先进数字木偶表演系统核心技术的吉姆汉森动画制作基地项目、好莱坞梦幻工厂项目等,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领头雁。2015年,卡梅隆佩斯中国集团更是参与了《三打白骨精》《新青蛇》等国产大片的拍摄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生根。

    天津未来科技城主要支持各类以自主创新、高质低耗为特色的高水平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史上最严苛”的区域项目准入标准的把关下,2015年滨海光热、合纵科技、中节能智能玻显等一批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环保生态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在天津高新区未来科技城落地生根,使得这里的高端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天津未来科技城共落户各类高端实体项目80余个、工商注册企业700多家。

    此外,天津高新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引进曙光、飞腾cpu、天地图项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进国能新能源汽车、华泰汽车、中恒汽车;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引进滨海光热、中节能智能玻显项目;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引进欧划影业、香港国贸、百泰珠宝、梦金园等。这些独角兽潜力企业都是能够拉动千亿级产业链条的项目。

    “项目是功能区的命脉所在。作为以创新为灵魂的功能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窄化战略,将重心始终放在科技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上。”天津高新区工委书记倪祥玉表示,今年天津高新区将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动机制和领导干部负责制,确保总投资354亿的恒天新能源汽车、波士顿电池等5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滨海光热、高能智核等40多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今年天津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gdp将完成1800亿元和1500亿元,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目前,天津高新区正在探索用第三方资源和财政的杠杆以及用市场资本、生产力专业智慧来支撑大项目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生态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力争上游 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什么是示范区?就是要当先锋,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出奇制胜,让别人始终跟在我们后面。”倪祥玉表示,2016年天津高新区将实施五大战略,聚焦大项目、推动大开工、实施大整合、建设大平台、推进大改革,力争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争取进入国家高新区前三名;二是在某些方面做到惟一,做得精彩,在全国争得若干个单项冠军。

    倪祥玉表示,实现这两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围绕具有全球竞争力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在大创新平台整合上下功夫、求突破。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领军项目的作用,建立产业创新平台、国际协同平台和众创空间,利用这些优势,反吸科研院所和相关国际研发机构以及国内外的重点实验室。同时与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并重并行,利用好国内最先进的科研院所资源,让他们在天津高新区创新平台的舞台上充分展现,实现园区整体创新平台的大跃升。

    此外,天津高新区将实施大整合战略,提升改造老旧的孵化平台,对已建成的大量创新体系设施,用第三方的思维和资源为主导,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再造升级版的国家级孵化器和创业平台,取得在全国的领先位置。

    目前,天津高新区已引进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国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和滨海光热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等,迅速提升了园区创新平台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天津高新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19家,比2010年增长2倍,其中国家级9家;企业专利年增速5000件左右,并于2013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十三五”期间,天津高新区将重点面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大力引进15-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海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等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机构;新建1-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到2020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数达到35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发展的基本战略遵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更是创造性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平台。”天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天津高新区将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天津特点的新路径,切实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