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新区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中,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中心达到386家。在新区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研发中心主体地位逐步凸显。
在位于新区南部的天津联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里,一支由企业科研精英组建的技术团队正在对“利用低分压PSA技术回收炼油厂制氢尾气”项目进行着仔细而紧张地评测。经过中试阶段证明,该项技术将在天津炼油厂的应用中解决能源的浪费现象,更可以有效节约能耗大约20%左右。公司技术骨干李蕾说:“为了解决我国工业尾气捕集、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公司特别成立了‘天津市工业尾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瞄准国内外工业尾气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引进与攻坚克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市科委日前公布的2016年批复组建的23家工程技术中心名单中,有7家为滨海新区工程技术中心;5家依托企业建立的工程技术中心上榜,滨海新区就占去了4个名额,上文提到的“天津市工业尾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截至目前,新区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总量达417家,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高科技及新兴产业领域。其中,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中心共386家,占研发中心总数的92.6%,对新区的创新资源聚集、引领支撑经济体系建设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成立于2015年年底的“天津市药品一致性评价技术工程中心”也是今年入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单位之一。 该中心以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在著名药代动力学者刘昌孝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指导下,主要从事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药品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为国内外新药研发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提供药品一致性评价研究技术服务,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同时还将与本土医药企业共同推动药品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而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向前发展。
新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工程技术中心的组建,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内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新区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