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天津高新区、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滨海高新指数正式出炉。2015年,滨海高新指数为517.89点,较上年增长39.6%,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充分反映出天津高新区一年来迅猛发展的强劲态势。从二级指数情况看,区域发展指数、科技创新指数和环境支撑指数均创历史性新高,其中科技创新指数领跑二级指数,标志着天津高新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1、区域发展质优效高
一是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经济新常态下,2015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市领先。高新区已在全市持续保持了四十多个月的经济增速领先,规上工业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可支配能力分别相当于2011年的5倍、4倍和近5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十二分之一和滨海新区的八分之一强。全年高新区GDP完成1336亿,增长13%;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72亿元,增长1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增长16%;完成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亿元,增长超过35%。
二是京津冀联动成效明显。天津高新区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北京资源,积极构建产业生态、扩大公共资源,在促进企业集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京企占园区纳税总额的比重从2012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18%。
三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高新区始终瞄准世界产业前沿趋势,以培育产业生态为主线,以创新招商模式为抓手,通过加强平台建设,项目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以国能新能源汽车、华泰汽车、中国恒天为带动,波士顿电池、力神电池、巴莫科技为基础,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有效聚集。以滨海光热全产业链基地项目为牵引,建设世界首个、采用高温熔盐槽式技术路线光热发电示范项目。2015年,全区高技术产业产值491.58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28.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4亿美元,同比增幅18%;内联引资累计完成178亿元,同比增幅20%。全年新开工项目37个,新开工面积超过202万平米;竣工项目37个,竣工面积256万平米。
2、科技创新态势强劲
一是科技创新指数持续上涨。自2012年开始,科技创新指数实现连续三年正向增长,并且涨幅呈现逐年放大趋势,2015年达到249.46点。其中,企业R&D投入较上年大幅增长,达到5.8%,其中高新区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均超过6%,其中超过10%的企业有13家,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甚至达到100%。显示出高新区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氛围。
二是财政投入积极稳健。201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12.56亿元,较上年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比重继续维持在20%以上,全市领先。
三是创新主体量质并举。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市第一,占高新区企业总数比例达到18.6%。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19.1%,企业利润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增长9%,竞争力明显增强,为高新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四是引才聚才态势明显。整体上看,高新区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1%,较2014年上升10%。从高层次人才看,2015年引进高端人才、研发领军人才30人,申报天津市“千人计划”人才14人,其中创业人才占全市比例一半以上。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聚集国家和天津“千人计划”入选者超过80人。显示出高新区加速聚集科技人才态势强劲。
五是创新产出再创新高。2015年,高新区创新产出指数较上年增长近1.5倍。其中,随着高新区技术交易市场的逐步成熟,高新区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实现大幅增长达到25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