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内外开发区 >

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案例集之二:“一枚印章”集优势 审批速度创新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
商务部外资司
发布时间:
2018-05-17 10:58
阅读:

  一、背景情况

  2014年起,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先后被确定为广东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紧紧围绕开发区经济功能区的定位,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6年5月在广东全省率先成立了首个行政审批局,并印发了第一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集中事项目录,将企业投资建设全链条所涉及的立项、规划、建设、环保、市政、绿化、人防、招投标8大领域38个审批事项,从经发、规划、建设等相关审批部门剥离,统一划归区行政审批局实行相对集中审批。目前,集中审批衔接有序,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效果充分显现。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构建机制,搭建承接试点平台。

  1. 打通向上沟通渠道。在广东省编办、广州市编办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编办和行政审批局分别与广东省发改委、广州市国规委等16个省、市上级部门建立了工作对接机制,打通了行政审批局各专业事项的政策贯彻下达、业务监督指导的通道。

  2. 建立区内衔接机制。建立了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与原审批部门的审批数据流转、重要事项会审等工作机制,与监管部门建立了违法案件处理流转机制,有效避免了行政审批集中后的监管盲区。

  3. 完善对外服务窗口。通过推进审批事项“窗口化”,建设智慧政务“便民化”,构建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效率化”,实行“一个部门”受理、“一枚印章”审批、“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了审批速度。如区内云升天纪项目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修建详细规划审查、新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大中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施工许可证核发等8个主流程审批事项,仅用了36个工作日,项目方从规划报批至取得施工许可证动工的所有时间也仅用了132天。

  (二)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提升审批效率。

  1. 拓宽思路,再造流程。对企业投资建设领域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其与审批主链条的内在逻辑关系,跳出过去不断压缩单个事项办理时限的“碎片化”思路,对审批环节实行“链条式”整合,打造便利企业的投资项目审批新流程。

  2. 创新方法,改进审批。将原来互为前置的审批事项采取并联、合并等方式推进,有效节省时间,避免企业来回“跑腿”。如将企业投资项目涉及的绿化、市政等具有先后次序的行政事项合并办理,可节省20个工作日;将人防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合并办理,可节省4个工作日;将环评、节能评审等并联至施工许可证核发前完成,可节省20个工作日;实施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及备案,解决了企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多头申报、多次分验、耗时较长等问题,可节省25个工作日。

  3. 积极探索,开展信任审批。对于不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影响较小,且申请材料或技术标准比较简单,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可以达到事前审批管理目的的事项,实行信任审批,允许非核心要件信任后补,甚至采取承诺方式免于提交,为企业申报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做法纳入了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并将逐步在全市推广。

  (三)推动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加强中介服务管理。

  1. 建立了技术审查统筹部门。设立开发区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统一负责对技术机构的技术审查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帮助企业与10个区级审批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2. 按市场化方式实施技术审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库,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图等文件进行技术审查,并提供免费的事前、事中咨询服务。如在施工图文件审查阶段,将建设、消防、气象等原由区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审查)项目,统一由区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审图机构进行集中技术审查,把技术问题解决在前面;相关业务部门则依据经过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批(审查)或备案,减少了图纸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和反复调整、修改。

  3. 建立中介机构管理制度。为避免技术审查服务外包后有可能出现的技术、廉政等方面风险,区内建立了对承接技术审查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建设了中介机构统一监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审查内容、成果提交、结算方式、廉政保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目前,技术审查的做法已在全区推广,技术审查服务的优势逐步凸显。

  (四)实行个性化服务,降低企业筹建成本。

  1. 提供个性化筹建报批服务。在项目报建前,为企业提供全程报批指引和专业辅导服务,变企业跑多个部门为一个部门提供报批咨询,让企业报批少走弯路。

  2. 提供免费专业化服务。为节约企业报批准备时间,区内将涉及的部分技术性服务,如地形图测量、规划公示公布等共10项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免费向企业提供。此举不仅促成专业技术工作快速完成,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负担。初步统计,以一个规模为1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为例,该措施总计可为企业减少约15-20万元成本。

  3. 利用“互联网+”提供政务便利服务。按照大数据的发展理念,打造覆盖全区的大数据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所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同时,还探索建立企业证照库,企业专属网页,减少同类要件及中间审批成果文件的反复提交,大大减少了申报材料,节约了企业费用。

  三、主要成效

  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自成立以来,围绕“一个部门、一枚印章、一个流程、最短3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的工作目标,依法行政,勇于创新,共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案件2735宗,立项投资总额近260亿元。审批事项的报批材料从原来的312项减少到184项,企业投资工业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动工的主流程审批事项审批时间大幅压缩。2017年2月,一篇关于开发区《799个审批工作日缩短为30个:李克强打叉的“万里审批图”成历史》的报道,先后登上中国政府网、中央编办等网站头版头条,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30多家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节约了时间,赢得了市场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 家 点 评

  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14年确定为全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经济功能区的定位,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局,协同相关机构围绕“一个部门、一枚印章、一个流程、最短3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的工作目标,依法行政,勇于创新,有序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单据试点和建立区内衔接机制,完善行政管理审批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和创新,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提升审批效率;通过加强中介服务、实行个性化服务,推动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类。可以说,“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实践,不仅是落实中央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有益探索,更为企业节约筹建成本、缩短报批时间、助其赢得市场主动和机遇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对其他开发区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