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临港工业城市,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船舶等六大临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主要的临港产业基地。2016年,全区六大临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7%。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199家,超10亿元企业36家,超100亿元企业5家。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以国际深水良港为依托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宁波市和浙江省外商投资项目密集的重点对外开放区域,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战略重点、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宜居宜业新城。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开发区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压力。早在2004年,开发区就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经济的探索,确立了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通过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等三重格局循环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浙江省循环经济先进区、浙江省重化工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浙江省科技强区和首批全国环保模范城区、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2012年,又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工作单位,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获得国家前期启动补助资金1.37亿元。
二、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结合区域实际,通过政府的顶层制度设计,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积极性,不断进行理念、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探索形成以“三个循环、五大支撑”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有利契机,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循环”内容,利用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23个项目,总投资28亿元,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未来三年还将启动43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68亿。
(一)构建内部纵向闭合的“企业小循环”。
按照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重点能耗企业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循环利用,构建内部纵向闭合的“企业小循环”。一是注重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改造。去年以来区内共申报了136项节能改造计划,涉及投资3.9亿多元,完成后节能量达15万吨标煤。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着力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流程改造,亚洲纸浆公司回收废纸占所用纸浆原料的65%以上,并形成了“造纸→污泥→发电”废弃物利用链。三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区内已累计有268家企业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8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企业,年综合能耗千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95%以上已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共计完成中高费改造方案720个,累计投入23.3亿元,年节约各类能源折合标煤30.34万吨。
(二)推进纵横向耦合的“产业中循环”。
着眼于提高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循环工业网状结构,扎实推进纵横向耦合的“产业中循环”。围绕能源、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着力引进补链企业,使全区的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逐步完善,整体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重点构建“四条产业链”:一是构建石化循环产业链。形成以台塑石化、逸盛石化等企业的PTA、ABS、苯乙烯等产品为源头,甬塑公司改性工程塑料、雪龙公司汽配塑件等各类中下游企业为延伸的石化产业链。按照石化生态园的创建要求,推进台塑石化专区的建设,形成涵盖上中下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园区的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效率,努力打造生态型石化产业园。二是构建钢铁循环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宁波钢铁、宝新等企业为主体的“铁矿石、废铁冶炼—普通钢板—特种钢材—金属制品—废钢回收”产业链。同时依托精品钢基地,打造机械、不锈钢产业园,延伸造船等中下游钢铁深加工产品链。打破行业界限,推动建设钢铁能源走廊。如宁波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单靠其自身难以消纳,而宁波宝新不锈钢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大量蒸汽需通过长距离热力管网输送,热损耗较高。在政府推动下,两家企业打破集中供热行业界限,铺设热力供应管道,实现蒸汽直接输送。同时,宁波钢铁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净化工艺后,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宝新用于替代优质天然气,每年节约天然气2000万立方以上,相当于8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用量。三是构建电力建材循环产业链。以北仑电厂为核心,实现海水循环冷却、发电余热回收、粉煤灰为水泥原料、废气脱硫石膏作缓凝剂、废渣制新型建材的跨行业再利用循环链,每年百万吨灰、渣的90%被海螺水泥、恒新建材、雄发墙材等二十家北仑企业用做新型建材原料。四是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继续推广小港畜禽良种厂等六家养殖场“作物—生猪—粪便—沼气”的传统循环链,建设集绿色无公害、农业科研、休闲一体化的2万亩农业生态示范园。
(三)形成开放式的“区域大循环”。
一是构建水循环网。建设岩东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为工业发展开辟再生水回用这一“第二水源”,可每日向宁波钢铁、北仑电厂、亚洲浆纸业、台塑石化等企业提供10万吨再生工业水源;申洲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印染废水回用系统工程,每年可节约水资源5000万吨。二是构建热力循环网。关停宁波热电和明耀热电项目后,全区50%以上的工业用热由北仑电厂集中供应,实现年节约标煤5万余吨,随着全区中小燃煤锅炉淘汰工作深入开展,集中供热比例和数量还将持续提高。三是构建垃圾处理网。在农村开展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和生态化处理试点,推进村级污水生活化处理试点。建设7座垃圾垂直压缩中转站,将村收集、镇集中、区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建筑垃圾、闭环收集的医疗废弃物运送到枫林垃圾发电厂作燃料,累计上网发电3.1亿度,相当于节约了12.6万吨标煤。四是构建公用辅助共享网。集中建设了全市首个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林德工业气体、工业水厂、天然气管网、中水回用厂、热电联供等公用工程体系。完善的区域公用辅助循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专 家 点 评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船舶等六大临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重大项目规模最大、企业最为密集、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的临港产业基地之一。
为缓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推进“生态北仑”建设,开发区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经济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工作单位,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其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主要是结合区域实际,通过政府的顶层制度设计,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积极性,不断进行理念、组织、管理、技术创新,通过构建内部纵向闭合的“企业小循环”、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产业中循环”、注重区域联动形成开放式的“区域大循环”三重格局,通过协同联动、相互促进,获得了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共同推进,对其他开发区具有较强的启示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