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本市政策 >

黄兴国:金融要为小微企业提供阳光雨露

来源:
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
2016-03-01 15:02
阅读:

     刚刚过去的5年,天津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2.4%,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之下,天津相继推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万企转型升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等特色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也稳步推进,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成长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

    记者: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您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天津又有哪些主要举措?

    黄兴国: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展优势,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中高端、绿色供给。简单讲,就是围绕土地、资本、人力、制度、科技等要素,既要“去去去”,也要“来来来”,去的是产能、库存、杠杆,来的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先进服务业。

    近年来,天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着力做好实体经济的“加法”,节能减排的“减法”,转型升级的“乘法”和防治污染的“除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天津将继续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发展楼宇经济,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努力保持发展的好势头,让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例如,为落实“降成本”要求,近期我们推出了第一批降成本的20项措施,通过降税减费、金融机构分担、深化改革消化、企业挖潜压缩等4条途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等。经初步测算,全年可为企业减负480亿元。

    记者:您刚才提到“一助两促”活动,我们了解到,其中涉及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天津的一个创新做法,有力地支持了中小微企业成长,并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黄兴国:“一助两促”,就是助小微企业发展、促万众创新、促大众创业。中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小微企业呈“井喷式”增长,2014年天津市新增民营企业5.5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2.95万户,增幅分别超过80%和45%。这些处于初创期的成长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如饥似渴,如果金融服务、信贷支持跟不上,不给点阳光雨露,将很难生存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个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天津开展了“一助两促”活动,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区两级政府拿出60亿元,对合作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类项目贷款,尤其是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形成的本金实际损失补偿50%,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行一年来,覆盖市场主体99.2%,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同比增长3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5%以上,高于全国逾30个百分点。去年年底,我们又出台10条补充措施,进一步“拓面、优化”,将科技型企业、外贸出口企业、涉农企业的风险补偿比例提高到70%,并前移补偿时点,更好地发挥了促创新促创业的积极作用。

    记者:中央始终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天津是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任务比较艰巨,天津最近出台了支持制造企业用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设备的有关政策,请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黄兴国: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天津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央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在4个直辖市中,天津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制造业。作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必须是引领国家水平的,但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资金制约,更新改造能力较差,设备老化、装备落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些年天津市融资租赁业发展很快,在全国形成了比较优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的要求,我们将企业装备改造和融资租赁有机结合起来,用财政补贴的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采购设备,实施智能化更新改造,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这样做既有利于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实现转型升级,又有利于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为此,我们制定实施了《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加快装备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具体做法是:市财政筹集资金30亿元,用两年时间支持1000家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院所,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先进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设备,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支持标准为融资租赁额综合费率中的5个百分点,预计拉动投资超过600亿元。政府搭建对接平台,有意愿的企业和租赁公司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资金拨付周期,提高设备的更新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记者: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担负着为国家试制度的重要使命,挂牌近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和进展?

    黄兴国: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举全市之力推动自贸区改革发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认真落实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推出了两批175项制度创新清单,其中123项已落地实施。在商务部拟向全国复制推广的21项自贸区创新成果中,有9项来自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 推动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式增长,新增市场主体1.4万多户,注册资本近4000亿元。

    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投融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天津开展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跨国公司归集境内外汇资金48.8亿美元,实现境外放款2.8亿美元,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约1500万美元。租赁业创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中国天津融资租赁、中国金融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启动筹建,各类租赁公司达到1500多家,租赁资产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金融租赁资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开展了900多架飞机、700多艘轮船、8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业务,呈现出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规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天津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新途径、新模式,加快推进行政高效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努力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一带一路”新支点,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