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自主创新示范区 >

完善智能产业链,新区创新力量“抢眼”!

来源:
天津高新区网站
发布时间:
2019-05-09 15:17
阅读:

  当下,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面前,如何推动智能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智能时代留给人们的一道“必答题”。为此,天津市正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终端等七条产业链(下称“七链”),并围绕“七链”逐步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在这当中,来自滨海新区的科技型企业及产业化平台无疑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创新力量,时刻推动着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

  智能黑科技涌现

  今年3月,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深之蓝开发的SublueTM Swii智能动力浮板登上德国红点奖获奖名单,成为这家科技型公司继白鲨Max水下机器人在2017年获得红点奖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的产品。据公司设计师介绍,这款智能动力浮板将两个推进器嵌入设备主体,不仅提高了水中动力和稳定性,又降低了割伤和衣服缠绕的风险,让不会游泳的人也能自由地穿梭在水中。

  在位于高新区的浙大滨海研究院机器人中心里,一个看上去有些“另类”的机器人正在对一排白酒进行着杂质检测。据介绍,这是国内首台白酒杂质检测机器人,哪怕是直径只有0.4毫米的杂质都逃不过它的“法眼”。除了这款“会看”的白酒杂质检测机器人,浙大滨海研究院的机器人中心还研发出了一款“会运”的智能无人叉车平台,能实现超大范围室内环境自主导航与实时精准定位,以及自主完成托盘输送、堆高、装卸作业等动作,为工厂物流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高物流行业工作效率,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除了“水里游的”和“地上跑的”智能黑科技,在新区产“飞在天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去年,新区企业一飞智控在智慧农业、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无人化通用作业、无人机飞行表演、智能载人飞行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成熟的无人机整机产品、配套设备与解决方案。在跨年之夜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的亮灯仪式上,近2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组成“我爱滨海”“我爱泰达”“祝福2019”等图案的盛况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仅在去年一飞智控就申请了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就有30项,此外,由公司开展的“智能无人机空地协同作业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项目更是获得了天津市科技局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200万元支持。

  新区“力挺”人工智能发展

  随着本市梳理出台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新区也围绕人工智能领域逐步形成了自主安全可控全产业链。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原型机入选了“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表示,算法、算力和数据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而超算天津中心打造的人工智能一体化创新平台正在做的事,就是要将这三者合并统一。他表示,基于天河超级计算的算力,他们把人工智能各类算法框架集成上来,同时依托过去积累的海量数据,打造出了这样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体化创新平台,该平台已在工业领域和医疗领域得到深度应用,“以医疗辅助诊断领域为例,针对某些病种的识别精度已达到95%”。

  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滨海新区针对“卡脖子”关键技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等产业创新难题不断发力,力求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与升级。

  “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层重点发力,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以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滨海新区将加快布局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产业链,争取以“国家保密局涉密专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天津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应用场景研发、示范等联合攻关,引导产业要素资源定向聚集。同时依托新区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重点围绕虹膜识别、数字视网膜、语音语义识别、步态识别、核心芯片、基础软件、无人装备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