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市动态 >

2015年天津商务工作十大新闻

来源:
kfq
发布时间:
2016-02-16 13:39
阅读:

     一、自贸试验区创新驱动力迅速增强。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总体方案》90项任务措施中45项已经完成;175项自主制度创新举措有123项落地实施;在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的21项拟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中,天津有9项入选;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两项创新举措成功入选8个最佳实践案例。新登记市场主体14105户,同比增长118.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57家,95%通过备案设立。

    二、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快速推进。建立了京津冀和改革工作处室联络员机制,积极推动落实“推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与京冀两地商务部门研究形成并签署“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京津冀市场一体化行动方案的天津共识”,推出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八项举措,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开发区协同发展等方面三地合作进一步加强。

    三、商贸流通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45.7亿元,同比增长10.7%;商品销售总额42624.7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展览132场,国际性展会占22%。制定实施《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天津市冷链物流储运销地方标准》;市场监管不断强化,加油站(油库)安全整治、煤炭治污、猪肉流通追溯系统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高水平招商引资收到实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服务业引进外商投资规模超过制造业。把握“高新、集群、产业链”主方向,狠抓招商引资、引技、引智,瞄准龙头企业招商,促进重点项目合作、建设、投产;成立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出台具体措施,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走出去”境外投资成果突出。全年备案新增对外投资企业机构197家,同比增长87.62%;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7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中方过亿美元项目达16个,同比增长4.3倍。对外承包工程实现营业额48亿美元,带动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倍。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一期两平方公里正式移交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区公司,印尼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市级境外产业园区考核和确认,成为棕榈油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园区。

    六、创新外贸经营方式取得进展。外贸进出口实现1143.5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现511.83亿美元。研究制定出台《天津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十项措施》等多个政策措施。加快培育进口商品直营业态、试点平行进口汽车、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带动出口等新增长点。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超过230亿美元,同比增长5.0%;服务外包执行额近22亿美元,同比增长7.1%。

    七、电子商务发展实现重大突破。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获批建设。建成运行了60多个村淘服务站,推出了京津电商产业园等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和优众网等6个国家级示范企业,培育了渤商网等3个千亿级本土电商企业,相继与阿里巴巴、易贝等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7000亿元大关,网络零售达千亿元规模。

    八、便民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成5个社区商业中心、20个标准化菜市场和3家社区中央厨房,新建和提升改造了50家早餐示范店,在不具备菜市场建设条件的地区建设了30家连锁化社区菜店。嘉里汇、爱琴海、熙悦汇等7个综合体,蓟县鱼馆街等2条特色商业街建成开业,总面积74万平方米。完成548家村级连锁便利店的建设任务,改造提升了15个农村示范集贸市场。

    九、商务依法行政再上新水平。权责清单梳理工作列为全市试点率先完成。修定出台“三重一大”决策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天津市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办法》和《天津市贸易政策合规工作规定》报经市政府批转。成立执法监督处有效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工作,研究制定《天津市商务行政执法管理办法(试行》及其实施细则,推进商务执法有序开展。商务行政审批服务更加高效。

    十、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主线,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开展检查整治,有效遏制“四风”问题,“三公经费”、文件简报和各类会议均明显下降,安全隐患得到纠正。针对商务促进资金使用、行政审批工作等重点内容开展专项检查,并与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建立了廉政联动监督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领导干部约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