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市动态 >

滨海新区制造变“智造”驶上快车道

来源:
滨海时报
发布时间:
2018-07-19 14:08
阅读: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项目公示》,天津滨海高新区申报的“自主可控先进计算设备智能工厂”项目获得立项,国家与地方将共建天津智能工厂。该项目的成功立项,不仅将促进计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实现了从技术研发与应用到智能制造的纵深发展。

  记者注意到,智能制造在本市已开始全面落地,而随着近日市工信委出台推进“智造”政策十条,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也步入了快车道。

  智能工厂让产能增加5倍

  据了解,上述的“自主可控先进计算设备智能工厂”项目由位于高新区的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以“产、学、研、用”的组织方式,将基于曙光天津产业基地进行升级改造,通过集成一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装备、关键短板装备、管理软件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自主可控先进计算设备智能工厂,在行业中树立示范标杆并推广应用。

  曙光公司智能制造专项负责人介绍,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项目,智能工厂融入了很多创新办法。通过研发智能内存检测设备、硬盘组装线等关键短板设备,可突破服务器生产相关设备瓶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及深度学习训练模型,将提升生产检验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基于私有云的生产大数据平台,为企业运营和决策提供依据;智能工厂信息系统建设关键设备均为自研自制,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实际上,智能智造正在成为产业新蓝海。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目前本市的智能制造专项立项正不断增加。比如,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工厂建设”、天津那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重载卡车客车用液态模锻高强韧轻量化车轮智能制造新模式”等10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得到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接近两亿元。位于开发区的天津那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坚定走智能制造之路,将全力建设智能车间,投产后,产能可增加5倍左右,生产效率提升近三成。

  新区制造变“智造”提速

  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制造领域,新区目前已在机器人、无人装备、大数据、无人机、国产CPU、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涌现出了像深之蓝、一飞智控、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以日前宣布获2.5亿元B轮融资的深之蓝为例,考虑到国外专业潜水设备体积庞大,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于是在2017年推出白鲨MIX,为水上运动开辟了新的娱乐方式,将“人人皆可潜游”的理念带给大众消费者。深之蓝方面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开发个人消费领域系列化新产品,深耕智能装备产业。

  新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以智能科技为指引,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智能制造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我们将进一步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政策、产业、人才、金融、服务优势,加大全产业链培育力度。吸引更多相关上下游企业聚集,让信息、研发、配件、生产、市场等更多的发展要素齐聚滨海,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来说,这里是制造业的高地,向智能制造转型有优势、有基础、有条件、有资源,更是一条必由之路。应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由多点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智能制造产业由单一企业为主向集群式协同发展转变,智能制造应用由关注生产制造环节向贯穿全产业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