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激活发展“源动力”—吉林市开发区创新发展纪实

来源:
吉林日报
发布时间:
2014-12-08 14:59
阅读:

  2014年,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意见》,开发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率先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使开发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和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顶梁柱”。

  吉林市作为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腹地城市,目前形成以经开、高新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14个省级开发区及工业集中区示范产业园区为纵队的梯次发展格局。 19个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日益提升,特别是随着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提高收入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广阔平台、经济发展的主力引擎。

  一切发展,都与改革相连。所有变化,都靠创新催生。

  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推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意见的出台,如东风吹拂,唤醒了吉林市这片黑土地。该市开发区这盘棋越走越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正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从“观众”到“导演”

  好的“气候环境”让“候鸟还巢”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交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吉林市,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资金短缺、项目难觅,结构单一又是全市开发区的一个现状。在新一轮竞争中,如何抢抓机遇,实现区域大发展、快发展?

  “正是经开区‘跑步式’、‘保姆式’、‘精准式’的服务,让我们企业创造了‘北沙速度’。”北沙药业副总经理刘建明感慨万千,2010年7月立项,2012年10月试产,2013年实现创效,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六亿元……这仅仅是经开区为企业建设服务的一个缩影,却真切地体现出经开区扶持企业、改善政策环境的力度和坚定决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经”——经营管理,那么它的壮大一定也离不开政府的“济”——帮助扶持。“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吉林吉福参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文颖深深地体会到,从政府鼓励企业培育开拓市场到提供税收优惠、从帮助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到加强企业组织领导,每个关键的节点,都有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

  全市开发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曾经的“观众”,成为今天的“导演”,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企业意见,开辟绿色通道,对服务进行测评。

  “开发区的环境好比气候,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好,企业发展的就好;对企业支持服务的力度大,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就强。”吉林米老头食品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负责人段林说,政府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低一分。他们公司选择在中心食品区落户正是看中了管委会下大力气、花真功夫破除企业发展路上的障碍,以优质服务帮助企

  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的决心。

  从“配角”到“主力”

  自主创新让“吉林制造”走向“吉林创造”

  自主创新一直被视为转方式、谋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对于吉林市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城市更是如此。

  吉林市开发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这是全市企业家心中的痛,也是“吉林创造”的软肋。如果不能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实现“吉林制造”向“吉林创造”的跨越,即使企业规模再大,也只是个“世界工厂”,仍然没有科技的“话语权”和竞争的主动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性能聚酰亚胺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及解决尖端核心技术问题的“能手”,在航空航天、电子和新能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确保聚酰亚胺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发达国家长期对我国实施相关先进技术封锁和产品限售,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对相关产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包括美国及欧洲专利在内的近30项专利,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产品试车成功加快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最直接、最灵敏,他们经常最先“感应”市场的未来,并积极回应。

  位于吉林高新区创业园内的旭峰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便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们不断进行科研攻关,铆足劲地研发,已经先后解决了激光烧结技术模型变形控制以及医用领域骨骼修复技术的功能件制造等技术。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全市开发区坚持人才引领,建设高端科技创业载体。成立技术创新创业联盟,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原创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等问题。

  如今,开发区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完成了由“配角”到“主力”的角色转换,实现了“吉林制造”向“吉林创造”的跨越,使开发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从“单一”到“多元”

  集群发展使产业大树“枝繁叶茂”

  吉林化工园区作为东北地区首家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独有的产业基础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模式,实现国内外资源、资本和产业的集聚。

  2014年5月,吉神公司3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德国林德公司2.4万标准立方米每小时氢气装置、德国赢创公司25万吨双氧水装置开车成功。标志着园区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构建了聚氨酯产业群,这是化工循环经济和产业链整合的经典案例。该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03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

  高新区依托产业园区,建设技术信息、检验检测、中试孵化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要素集中、功能完善、环境适宜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华微电子、永大集团、龙鼎集团等为代表的电力电子;以明阳风电、昊宇重工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吉福新材料、中核辐照、卓尔科技、金赛科技、恒辉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吉福参、博德生物、康乃尔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四大产业群。同时,大仝数码、香港中讯、微软、大连百易、意邦智控、北斗卫星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群也快速崛起,成为全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

  吉林市开发区在现有产业发展和企业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式发展,突出核心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通过知名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大力吸引资本、技术、管理,不但改变了开发区大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不完整的状况,而且使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使这些“产业森林”里的大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创新,引领着吉林市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使开发区积蓄力量,活力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