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天津开发区成立30周年 走开放之路实现共赢

来源:
滨海时报
发布时间:
2014-12-08 15:18
阅读: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天津开发区(以下简称“泰达”)的讲述也绝非仅有一个版本的解说词。在地图上,泰达是由十座园区构成、总规划面积达408平方公里的绿色土地;在投资者眼中,这里是让他们有“帝王感受”的创业热土;在23万常住于此的泰达人口里,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是谈及这座新城时一定提及的关键标签;而在兄弟园区的“取经”者看来,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开发区领头羊。

  无论以怎样的视角,审视这座走入而立之年的国家级开发区,泰达都会让你邂逅一种等待你来相遇的美丽。在美丽泰达诞生背后,是这座从盐碱滩涂上崛起的国家级开发区,三十年来不忘初心,勇立改革开放潮头,迎难而上、开拓求新的一个个坚实脚印。卅载光阴,如水东逝。我们以回望,开启更好的下一程远航。

  泰达荣誉

  自1997年,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始终位居第一

  (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石油化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

  ISO14000国家示范区

  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区

  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等等……

  向海而生的使命

  三十年前的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天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泰达在内的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由此走上历史舞台。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服务于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是其使命所在。中宣部原部长朱厚泽曾说,开发区是为远渡重洋来到的一种新的文明提供的一个停泊的港湾,一个登陆的码头,是为一种新的文明的种子提供发芽的苗床,为新的文明的幼苗、植株提供生根、定植、壮大的园圃。

  泰达在诞生之初,立足自身基础薄弱、传统观念制约、建设资金缺乏现实,积极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不断改革摸索实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有效结合的生动实践,破陈立新,探寻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招法。在早期,泰达便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并率先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建立“窗口式办公”和“首问责任制”等。

  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视察泰达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走过初创时的探索期,泰达迅速利用前期积累多元优势基础,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具有技术含量的国际项目,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占据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制高点,促进国内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旋至新世纪,泰达又将发展目光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诸领域,在继续提升引进海外先进经验、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度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实施内生发展。并在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新模式上取得丰硕成果。

  三十年来,泰达始终秉承开拓求新的精神,不断增强向外拓展、向内辐射的能力,引入新资源,创造新价值,演绎着“面朝大会、春暖花开”创业故事。

  激变三十年

  三十年来,泰达已从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盐碱滩涂,发展成为规划总面积408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拥有14000余家企业和56万从业人员的现代产业和城市综合体。自1997年起,泰达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发展水平在国家级开发区中持续保持领先。

  三十年来,泰达经济发展成果显著。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各类外资项目5358个,实际使用外资达436亿美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1223个,89家《财富》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了230个项目。累计引进内资企业8911个,注册资本达3056亿元。目前,开发区拥有1家千亿级企业集团、3家500亿级企业、17家百亿级企业以及289家亿元级企业。

  三十年来,泰达社会事业发展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有从业人口56万,常住人口23万人,外籍人口4000人;建成了9个居民社区,涵盖112个小区;建成32个蓝白领公寓,总面积233万平方米,可容纳21万职工入住;近5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4万个,2013年新增就业岗位6.8万个;建成各类教育机构28所,包括4所高校、7所中小学、10所学前教育机构;形成了社区管理“泰达模式”、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信访和法律援助联动工作机制,建全了“大调解”体系;开发区还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全国安全社区”称号。

  绿色发展样板

  环境问题既是重大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泰达将“绿色发展”作为园区名片上的关键标签,把生态化和国际化、现代化同时作为未来建设先进产业与新兴城市综合体的奋斗目标,通过将构建生态文明高地纳入发展战略,推动园区走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泰达已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环保体系。近年来,泰达制定了《天津开发区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暂行规定》,设立年预算1亿元的“泰达绿色发展资金”。同时,创新机制,构建绿色生态生产和绿色生态生活“两个平台”,探索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媒体推广”为特色的泰达环保社会机制。通过开展企业环境诚信评价、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等,形成了覆盖全区、全员参与的氛围。

  泰达还高水平制订了“美丽泰达”建设纲要,将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理念融入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之中。

  在此基础上,泰达积极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并在国内率先引进产业共生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利用化工尾气供热、发电综合利用项目,率先引入“第三方治污”模式,实现污水处理良性循环和工业污水零排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达的绿色招商。在招商过程中,环保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不上“两高一低”项目。

  近年来,泰达打造了一批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绿色再生资源网等绿色服务平台更加完善。

  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泰达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与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中欧产业共生、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等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

  开放创新共赢之路

  回顾泰达从盐碱滩涂崛起为先进产业与新型城市综合体,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开放创新共赢的道路在泰达人脚下铺开来。

  一是站在对外开放前沿。对外开放,是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泰达始终站在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国际资本、产业、技术乃至服务贸易等经济要素提供了优质载体。

  二是以开放促进创新。泰达始终坚持观念和制度创新,率先提出“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等理念,最早实行土地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始终坚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开始就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管理体制设计,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始终坚持投资环境创新,主动对接国际惯例,打造国际化投资环境,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方面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建立起有泰达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三是在开放中合作共赢。国家级开发区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功对接,先进生产力和良好投资环境的成功对接,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泰达累计引进来自88个国家的外资企业5358家;有4000多名国际友人和50多万中国公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大家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一起编织和实现着美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