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广州开发区深改元年再出发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14-12-31 15:05
阅读:

  先行先试是开发区的使命。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在过去三十年发展历程中一直担当改革突击手、排头兵的重任。改革红利支持了广州开发区三十年高速发展。

  深化改革是2014年的核心关键词。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2014年广州开发区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小组负责推动各项专项改革。在全市各区率先制定了《贯彻落实的意见》,明确了12大重点领域的57项改革任务。广州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求突破、见实效。

  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广州开发区继续发挥开发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作用,总结三十年来的改革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开发区人自我革新、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主动探索,大胆试验,再创改革新优势。

  创新区域整体合作知识城首批产业项目已投产

  广州开发区以外向型经济起家,在对外开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至今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18个,聚集了2000多家科技企业、500多家研发机构以及数万名科技人员创业,获评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园区之一。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广州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创新开放模式,推动对外开放由引进单个项目向打造国际合作平台转变,由单纯引进资金向吸纳人才、技术等高端创新资源转变,由“单打独斗”向区域整体合作转变。

  广州开发区抢占新高地,开辟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广东省和新加坡战略合作项目,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按照“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合作开发。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在行政管理、社会治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软件合作。

  中新广州知识城硕果累累。目前,总投资158亿元建设内外部主干路网总计15项;累计引进各类项目96个,其中产业项目58个,已安排用地的产业项目33个。其中腾飞科技园、国际商贸城等15个项目动工建设,宝洁、金发碳纤维等项目正式投产,实现了产业项目由投入向产出的转变。下一步,知识城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历史机遇,不断强化知识城在与东盟合作中的战略枢纽作用。

  广州开发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由外资大项目引进向开展整体合作拓展。该区成为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列入首批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广州开发区将充分利用这两个国际合作平台,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加快落实一批实体合作项目。设立中欧合作创新园,深化与欧盟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以广州国际生物岛为载体规划建设中以生命科技园,建立长效合作和项目对接机制,带动形成生物医疗产业集群。今后,广州开发区还将深化与英国贸易投资署、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合作,着力引进高端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抢占创新经济新高地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引进国外的资金项目不少,但引进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还不够多。技术引不进来、转化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上对广州开发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放心,这是我国拓展对外开放领域的最大障碍之一。实践证明,发展知识经济,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不行。

  广州开发区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大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新机制,增强了对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的吸纳能力。近两年,该区新增加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6名,吸引了本田、西子奥的斯等一批跨国企业来区设立研发中心。

  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当前,基层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问题是:行政管理职能比较分散,专利权管理在知识产权部门,商标管理在工商部门,版权管理在文广新部门,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此外,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衔接不够充分,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查处力度不够,特别是跨区域执法难度较大。按照改革试点方案,广州开发区提出在2015年之前,基本建立高效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率先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和全面深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综合改革。

  记者了解到,该区在12月16日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落户为契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链,全力打造华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知识经济发展典范,努力争当广州市、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目前,该区已相继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等一批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建设已现雏形。去年,广州开发区赴以色列等地招商,专题推介了知识城的创新环境,重点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许多外商投资者非常感兴趣,Yeda公司技术转移孵化器等一批高端项目已率先来区发展。

  创新外来工“三自管理”“金雁文化”成品牌

  广州开发区作为经济功能区与行政区合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构成复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区内既有成熟的城市社区,又有大片农村和村改居社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很重。如何实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是广州开发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广州开发区现有常住人口38万人,从业人员39万,异地务工从业人员超过25万。异地务工人员是开发区发展的主力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开发区大力提倡和谐萝岗一家亲,努力创新机制、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真正从“打工者”变成“主人翁”。

  针对异地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广州开发区很早就成立了员工服务中心,构建了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网络。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团一体化,着力发挥党组织旗帜引领、战斗堡垒、组织核心作用,发挥工会减压阀、缓冲器、贴心人的作用,反映诉求,化解矛盾,把分散在企业、社区的“社会人”转变为进入组织网络的“组织人”,实现异地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前,开发区已建立若干个员工自治组织,并逐步推广到全区规模以上异地务工人员公寓31家,面向全体异地务工人员开展服务,形成了具有该区特色的异地务工人员文化—“金雁文化”品牌。

  广州开发区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依法高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设立了“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在各街镇和村居建立了职工维权和法律服务工作站、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小组),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广州开发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实现异地务工人员全面发展,广州开发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分别给予培训资助、晋升奖励、技能专项奖励和自学成才奖励。为强化教育培训,该区建设了全国第二大的高技能人才实训鉴定基地,目前年培训人数超过1万。

  让异地务工人员舒心生活,出台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政策。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社会投资的方式,近3年来,该区建成异地务工人员公寓6000多套。制定实施了技能人才住房补贴等管理办法,为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骨干人员提供房租补贴。开发区还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减免挂号费、诊查费等医疗费用,对患重大疾病等特殊困难人员最高给予补助2万元,安排6000多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区内公办学校,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