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锡山开发区内外兼修加快转型升级

来源:
无锡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1-07 09:15
阅读: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锡山开发区在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围绕“再造一个开发区、进军宛山湖区,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定位,按照“两个街道调体制、四个公司调机制、全员考核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奋力开创锡山开发区全新发展局面,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活力

  2015年初,锡山开发区明确提出了“两个街道调体制、四个公司调机制”的工作主线。“两个街道调体制”,即加强街道的管理权限与责任,提升街道自我平衡、自我管理的能力,强化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锡山开发区发展;“四个公司转机制”,即调整下属企业的运营机制,下放权限,加强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企业管理决策水平,切实提高自身运营能力,推动企业效益最大化,为锡山开发区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声誉与信誉。

  历经20多年发展,锡山开发区“块头”越来越大,但由于仍沿用“大包大揽”方式——街道只负责社会性事务,其它地方小至电脑采购大至重大市政项目上马所需资金,则一律由锡山开发区“拍板”支出,审批繁琐不说,也养成街道的“惰性”;而对于四家企业由于放得过开,导致原有体制优势弱化,因此已严重制约锡山开发区发展。“只有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配置优势,才能有效实现三方‘多赢’。”锡山开发区管委会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列出“权力清单”确权制权。

  按照“内部一体、重心下移、板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锡山开发区进一步明晰管委会与街道的职责边界。除确保两个街道人员工资、社会管理等刚性支出外,将其辖区5592家小企业个体户的管理权、230多亩“金角银边”地块的处置权等,连同所得增量资金分别归属街道所有,实行“放水养鱼”。同时,以力保民生为前提,对1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街道决定是否实施,100-500万元的建设项目由街道上报管委会同意后实施,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由管委会审批同意并组织实施。如今,由于明确规定500万元以下工程经费来源需由街道自筹解决,为帮助增强“造血”功能,锡山开发区为此首开“口子”——赋予街道在“金边银角”地块范围内招商引资的实权。

  该放的放,该收的同样收。锡山开发区下属开发总公司、四家直属企业均系服务性企业。年初,在摸清所有家底基础上,管委会加快建立国有资产“一本账”,并确立总公司开发、融资和经营主体地位,使其可大胆参与土地一级开发、高新产业投资、市政公用项目建设等主营业务。对四家企业则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引导其共同打造一个采购平台,力求减少重复投入和不必要支出。通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双提升,实现所有企业盈利最大化。2015年,四家企业预计节省采购支出300多万元。

  优化整合招商职能,力争项目突破

  项目是锡山开发区的生命线。2015年,锡山开发区进一步扩大项目信息源的挖掘力度,强化储备项目的跟踪推进。不断深化招商队伍建设,组建了外资、内资、地产专业招商队伍,紧扣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加大产业链和土地经营招商,内外资并举,力争在重特大项目上取得突破,为“再造一个开发区”提供强有力的引擎。

  过去,招商主要以单个项目为主,而当下呈现的已是越来越多的产业招商趋势。新常态之下该如何发力?2015年初起,锡山开发区适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努力实现内外资齐头并进,并将常规招商、招商选资逐渐转变为“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多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才能规避世界经济气候中不利因素的冲击。同样,只有大力打造项目引进的“航空母舰”,才能进一步提升和改变区域“经济体质”。

  项目不仅好中选优,产业更需集群成型。为进一步规范招商项目准入程序,在“经济新常态”下明晰项目准入标准,切实防范项目风险,锡山开发区开始推行招商项目准入打分评审机制,严格把控项目准入。在项目准入打分评审的基础上,锡山开发区还将根据综合评定的项目等级,对准入企业分层次地实施服务,帮助企业加快相关手续的办理,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达产。

  锡山开发区在科学整合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大项目的“磁吸效应”和引领作用,以此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近期,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的海尔(无锡)虚实网服务园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的嘉昊(无锡)仓储有限公司以及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的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等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必将为锡山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发展支撑

  “掌握人才优势,占领赢得未来的制高点。”近年来,深谙此道的锡山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业园、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全力以赴做好引才、聚才、用才、育才工作。特别是通过不遗余力地“人才投资”,持续不断的强力人才政策和扶持举措,使得高端人才形成的“强磁场”效应在锡山开发区全面释放,持续提升“未来竞争力”。

  截至到2014年10月,锡山开发区已引进各类人才47052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9人,海归人才293人,优秀大学毕业生1561人(自2012年起统计)。特别是2015年以来,锡山开发区通过团队引进、人才带动、企业自主培育等方式,成功引进铁鑫能源的唐华锦、香象生物的丁显廷2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陈云霁、刘桂芝等4人入围省双创人才项目、申报无锡市国际国内顶尖人才项目1个;引进优为照明、全天智慧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15个。截至目前,锡山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培育省“双创”人才41人,引育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3人,在全市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目前锡山开发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正持续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100%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0%,省级工程中心累计15家。仅2014年,锡山开发区企业研发费用备案即达6.1亿元。

  下一阶段,锡山开发区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科技载体的配套和服务功能,重点强化交通、食宿、商务、休闲等功能,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配套条件,安居才能乐业。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服务等软环境的优化上,着力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和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价值和作用。

  提速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水平

  区位和交通是决定着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城市板块能否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锡山开发区位于无锡东道口,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区域。先有沪宁高速、沿江高速、沿海高速、锡昆高速、锡张高速在这里交汇,后有高铁、航空、地铁组成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具有承接长三角的先天优势。

  依傍着“道口”的优势,1997年底这里迎来了第一位大牌——德国麦德龙集团,当时锡城首家仓储式外资大型超市。当业内还在为“狼来了”的话题争论不休之际,紧随麦德龙,另一零售巨头欧倍德也入驻无锡东道口。之后几年中,法国迪卡侬、英国百安居、中国的红星美凯龙以及瑞典宜家家居相继落户,引发了锡山开发区一次商业模式的“价值革命”。很快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原本远离闹市区,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人关注到的区域,已然成为了数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扎堆,颇具独特国际文化商业氛围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随着人口不断集聚,人气持续汇聚,对于区域生活设施和商业配套,人们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正当一个大型国际购物中心的期盼与日俱增之际,斥资3亿美元建造的无锡英特宜家在2014年6月27日盛大开业。在很多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看来,这一具有北欧人文底蕴和国际水准的区域型大型购物中心的正式落户不仅为这片区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拉开了锡山开发区板块二次价值跃升的序幕。

  值得关注的是,地铁为一座新城带来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共赢。一方面,地铁沿线地块活跃度和升值空间将实现大幅增长,从而使得开发商可以保持一定的增值空间;投资方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投资价值的抬升。地铁的出现,将使得原先“以地段论价格”的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开通的地铁2号线,将极大地稀释原本城区和郊区的概念,实现锡山开发区核心商圈格局的重大变化和价值提升,使之逐渐被人们关注、接受,成为一个新兴的价值焦点。

  加速节点提升改造,彰显良好形象

  2015年初,锡山开发区专门组织召开了备用地块整理专题会议,对辖区内的备用地块进行了全面梳理,计划对其实施有效整治,实现整个区域内规划地块的整洁、有序、美观,营造高品质环境,提升锡山开发区文化品位,从而彰显国家级开发区良好形象。

  备用地块整理,绝不做面子工程。锡山开发区组织相关部门对所有地块逐一进行实地勘察,按照“一拆、二围、三平、四种、五撒”的实施原则,根据地块的不同类型,推介的不同期限,分别制定个性化整治方案,采用不同的整治措施组合,在尽可能保持地块原有风貌的同时,又提升地块整体形象,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后期,锡山开发区将贯彻以环境营造环境的理念,切实保持地块整洁,有效杜绝地块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为建设全国一流的锡山开发区创造优质的环境基础。

  围绕锡山开发区“无锡之源、东部之门”的形象宣传语,本着大气、简洁、厚重的原则,在春阳路-太湖大道交叉口、锡虞路-沪宁高速交叉口、团结路-锡北运河等10余个主要交通道路及交叉口对标识及景观绿化工程进行了节点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