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开关运作20周年,园区海关进入了富有朝气、蓬勃发展的“青春期”。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自建关以来,始终以探索建立现代海关制度先行区为己任,主动借鉴新加坡公共行政管理理念,不断深化业务改革,期间运营的综合保税区试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两单一审、SZV空陆联程中转、苏太联动等多项业务的改革创新,都走在关区海关乃至全国海关前列。
园区海关在队伍建设、基层建设等方面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形成了海关蓬勃发展、政府充分肯定、企业广泛赞誉的“三赢”局面,谱写了一曲和谐发展的篇章。围绕园区海关如何务实、创新、为国把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记者专访了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李念农。
李念农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园区海关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一手抓依法行政,一手抓服务促进,倡导“忠诚、和谐、务实、创新”的园区海关精神,确立“政府满意、企业满意、海关满意”的共同愿景。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在南京海关党组的领导下,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总署总关两级关长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总关“两化两先”总体思路,两届党组工作有序衔接,全年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恪尽职守、从严治关,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4年,园区进出口总值达4935亿元;税收入库131.92亿元,同比增长13.04%;审核进出口报关单168万票,同比增长2%;注册企业3950家(综保区200家),同比增长12.8%。
在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中,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产生了长江经济带首票特殊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处置狭义一体化(狭义,含特殊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5382票,占关区24%,列关区第一;出口24小时通关率96.59%,进口通关时效列关区第二。涉税报关单全面纳入无纸化范围,通关无纸化率(按无纸结关计算)达82.29%,圆满完成考核指标。关检合作“三个一”启动,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和一次放行。
李念农介绍,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业务逐步放量,建成通关管理平台,实现电商系统与总关通关管理系统对接,打通快件转关出口渠道,成功核放关区首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集中申报报关单,全年共验放一般出口模式清单1.4万份、监管总值1019万元。
为优化管理加工贸易,园区海关引入会计中介机构,修订专门管理办法,协助海关监管工作,去年累计办理业务61笔。全面开展“清洁手册行动”,以差别化管理为导向,对13家企业开展盘点核查,补税520余万元;继续推进“苏州废料交易平台”运作,区内外参与企业399家,成交总价2.6亿元;制定了《加工贸易销毁处置操作指引》,开展关区首笔销毁处置业务。
李念农说,扎实推进全国首个贸易多元化改革试点工作。在总署总关指导下,积极参与渝宁两关联合集中工作,在研究制定海关对贸易功能区监管办法和试点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主动承担了起草贸易功能区海关监管指导意见与构建海关监管模式、梳理作业流程、编写信息化建设业务需求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积极复制推广6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关区率先复制推广“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首批启动“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积极参与关区“工单式核销”试点;全球维修试点继续扩大,7家试点企业进出口维修货值达2.42亿美元。探索加工贸易业务“单一窗口”模式,根据加工贸易新政优化了50多个系统设置,与H2010对接、与商务部门电子签章互认,技术上实现了“一次申报、多方发送”业务办理模式。简化6项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权限及流程,减少12项审批层级,减少4款加工贸易担保征收条件,全面实现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报核单证无纸化、电子化手册免报关单报核,降低企业负担。
李念农表示,园区海关的有力发展与苏州工业园区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的关联,每当海关推出新的监管模式或新的政策,他们都积极配合和响应,为海关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开绿灯,让海关跨大步子不断改革创新每年都能上一个新台阶。在圆融的氛围中,海关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主动走访区内企业,零距离服务地方重大项目和各类中小企业。对相关项目开展招商前期辅导和后续跟踪,2014年,为三星公司8.19项目减免税款5000余万元。今后,将加大窗口建设力度,持续推进透明行政,修订内外部政务公开制度,使园区海关工作不断提升,让政府更满意、让企业更满意、也让我们自己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