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廊坊开发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区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是开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以来,廊坊开发区继续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力推转型升级不停步。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4项,总投资516亿元,实际完成47.4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其中,美国辉门、德国默勒科技、北京同创等德系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正式落户;联通基地、好丽友新工厂、波森汽车尾气、太古冷链物流等项目竣工投产;精雕数控二期等项目基本建成;高压阀门即研发中心、维特根建筑机械等项目加快建设。
快速增长的项目数量反映了廊坊开发区经济稳定向好的势头。据统计,去年全区GDP达到336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 62.4 亿元,同比增长 6.7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 亿元,同比增长1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96亿元,同比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3.13亿美元,超出年度任务指标5025万美元,同比增长7.9 %;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5个。除财政总收入外,其他指标均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实际利用外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新上亿元以上项目4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争取目标。
作为离首都最近的国家级开发区,去年以来,廊坊开发区不断加大与北京的央企、京企、金融、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主动对接,努力实现从“借势北京”到“京廊同城一体化”。目前,六个对接北京工作小组取得实质性进展;银监会和国家信息中心入驻云存储数据中心产业园,证监会、保监会、北京经信委等单位达成进驻合作意向;四个国家“十二五”重点科技研究平台类项目落户科技谷园区,项目总投资4.9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此外,加大闲置土地回收和低效土地挖潜力度,协议收回7宗、190.8亩。引进租用闲置厂房项目17家,投资11.5亿元,面积10.6万平方米。盘活新能燃气设备、德杰林卡商贸和污水处理设备等3家企业,累计投资4.44亿元。
2014年,廊坊开发区把城区环境建设和民生工作设摆上了更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城区环境不断完善。堤口村村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麻营村改造工程已经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获得国家“三部委”批准,成为全省第一家。友谊路、创业路、科技谷等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完成种植乔木56万株、灌木1.5万株、草坪1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完成总体目标,全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10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3微克。值得一提的是,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已经批准廊坊开发区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开发区。
民生社会持续改善。全年累计完成教育投资8393 万元,廊坊开发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第七小学附属幼儿园主体完工;新世纪中学整体改造升级稳步实施。同时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责,以平安开发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协调联动工作平台,全区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