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秦皇岛开发区再启新征程

来源:
秦皇岛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2-03 16:04
阅读:

  2014年,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紧跟全市对外开放步伐,牢记使命,艰苦创业,也经历了极不平凡的30个春秋。展望未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的发展战略,扩大开放、增强活力,深化改革、释放潜力,创新驱动、提升竞争力,奋力打造“全市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扩大开放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美丽港城的样板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回望过去:跨越艰辛历程 取得丰硕成果

  现代产业强势崛起。以招商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了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建区以来,累计批准外资项目684个,利用外资26.7亿美元;批准内资项目6327个,到位内资745亿元。美国通用电气、联合技术、ADM和韩国LG、日本旭硝子、新加坡丰益、台湾鸿海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信、中粮、中船、中航、中兴、哈电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相继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坚持“有中生新”提升特色产业,建成了世界最大汽车铝制零部件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重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无中生有”发展新兴产业,建成了中国首家数据产业基地、国内最大节能卤素灯生产基地、最大干雾抑尘装置生产基地、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基地,打造了享誉内外的产业品牌。

  科技创新充满活力。按照“摆位优先、政策扶持、平台助推、技术支撑”的原则,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显著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1995年制定的开发区首部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部政策规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2009年至今,累计投入1.2亿元,扶持64家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取得良好成效。积极搭建创新载体,相继建成数谷翔园、国家级燕大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等一系列技术转化平台,总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强化与IBM、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所的合作,建成全球首个云计算三维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秦皇岛3D打印设计制造中心,组建了IBM数据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装备研究院等8家研发机构和1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了上百名院士、科技专家来秦创新创业,成为全市科技产业发展的“梦之队”。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引进了北大科技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园和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构建了以“三园一基地”为代表的承接平台,千方科技、恒业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入园投资兴业,成为京秦合作的排头兵。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占全市的68%;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占全市的62%。高新技术产业已占全区38%的工业产值,创造了88%的利润,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导力量,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态环境宜业宜居。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一以贯之地做强、做美、做优环境,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六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打造了产业发展的平台、居民生活的乐园和生态环境的佳地。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累计投资2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秦皇西大街、龙海道、北京道为主轴的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产业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坚持高起点设计、精品化塑造、区片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实施环境工程365项,绿化面积308万平方米。相继建成开放广场、森林体育公园、翔园、展园和戴河生态园等一批精品工程,构建了贯通东西的生态绿带和景观长廊,营造了“白天是景点、晚上是亮点、节日是看点”的景观效果,形成了生态与人文和谐统一的环境体系。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实行项目集中联审,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严把项目环评关口,累计淘汰不达标项目投资超百亿元,守住了绿色发展的源头,奠定了绿色发展的基础。如今的开发区,产业与环境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已经成为一座绿色典范的生态新城。

  稳定和谐洋溢幸福。坚持让开放成果惠及群众,做到民生改善优先投入、优先保障、优先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93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改善民生,占可用财力的五分之一,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创造性推行“双创”引领、长效补偿、就业培训、失地人员城镇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群众生活。2004年以来,带动农民创收23.6亿元,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3%。特别是启动了失地人员养老保险工作,财政投入2.1亿元、承担70%的保费,1.2万人从中受益,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98.8%,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投资10.5亿元,新建和改建学校24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模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构筑和谐幸福家园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累计投资38亿元,建成渤海家园、邢庄家园等9个城市社区,总安置面积202万平方米,1.3万人搬进新居,居住条件根本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推动了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开发区志书、第一本《开发区文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事业有声有色,走在全国开发区的前列。着力打造“平安开发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行“七个覆盖”模式,社会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专项治理成效显著,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党建工作繁花硕果。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机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专题活动,狠抓勤政廉政建设,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有力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弘扬焦裕禄精神,贯彻“好干部”五条标准,营造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浓厚氛围。注重夯实基层基础,连续五年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和部门包村活动,500余名干部深入基层帮难解困,为群众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行农村换届选举“五选七不选”新机制,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文明单位创建、道德模范评选等特色活动,培树了感恩之星、和谐家庭、金牌工人、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传递了正能量,带出了好风气,使爱岗敬业、感恩奉献成为社会主旋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道德文化。

  展望未来:坚持科学发展 再谱辉煌篇章

  加速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牢牢把握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北大科技产业园、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做实做优节能环保产业园、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园,全力引进高端人才、技术、项目、资金,引入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式发展,建设支撑全区、引领全市的“秦皇岛科技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发展的龙头。力争三到五年内,产值占到全区总量的60%以上,全面完成转型升级,驶入科技引领、内生增长的快车道。

  奋力突破,实现更快速度的发展。强化项目带动,推进提速增长,实现跨越发展。紧盯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举全区之力推进联彩储油、中谷交易平台、京能热电联产、金光伏薄膜太阳能等重特大项目建设,力争一到三年内投产达效,快速形成新的增量,推动经济爆发式增长,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口径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到“十三五”末,总量实现翻番,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大幅进位。

  改革创新,实现更加开放的发展。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部署,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合作机制、招商方式、发展模式创新,利用改革的红利,释放体制的潜力,激发增长的活力,打造全市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和先导区。加快转变招商方式,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智转变,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积极推进“一区多园”、扩区开发、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集聚发展要素,实现县区联动,促进协调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倾力办好加拿大泰瑞斯工业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全省试点为契机,打造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开发区,建设投资成本的洼地、项目聚集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统筹推进,实现更加绿色的发展。牢固树立绿色生态的理念,全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让产业更强、生态更优、环境更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狠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近岸海域环境治理、老旧小区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守住生态底线,留住绿水青山。打造国内一流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高科技园区,让绿色成为开发区最靓的名片、最大的优势和最响的品牌。

  以人为本,实现民生更好的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终极发展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打造“幸福开发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支持创业,提高就业质量,筑牢民生之本。不断完善覆盖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让群众得到最优最好的公共服务,享受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狠抓队伍,实现党建更强的发展。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打造“干事有能力、做事高标准、遇事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下大力夯实基层基础,规范村级组织管理,配强配优“两委”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严格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感恩之星和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在全区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持续推进“平安开发区”建设,构建党政领导、综治协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平安”格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