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如何做好产业布局,实现量增质更优?如何打造“洁净园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给出的答案是: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谋篇布局盘活资源在中国象棋中,下好中局至关重要,因为中局情况复杂,战略战术应用最为丰富,最能发挥本领,展示风格和实力。同样,开发区建设中产业布局犹如布阵,最能凸显其格调与实力。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郝建民谈起开发区产业布局时说:“要想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开发区必须走产城融合的路子,突出经济、人居、生态复合功能,由工业聚集向产城融合转型,最终实现产城一体化。”
而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捷看来,实现产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就是做好产业布局。3月27日,王海捷说:“为此,我们着力打好四张牌,即坚持以纺织业为主攻方向、推动精细化工集群和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要打好这四张牌,就得扫清“路障”,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已落户的高耗能、低产出、有污染企业,建立退出机制,同时引进资金、技术“盘活”升级改造;对新入区项目调整规划,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棉纺化纤、石油服务业及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目前,开发区已进驻企业800多家,实现总产值190亿元,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其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在20%以上,显示出了持续加速发展的强大后劲。而随着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天智现代服务产业城、愿景智慧生态产业城的规划建设,华油、世界500强企业哈里伯顿合资公司等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正陆续入驻。转型升级,一场自我革新正在显效。
郝建民常说,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打破常规的地方。因此,先行先试在这里是常态。让郝建民自豪的是,在2014年年初,开发区管委会就下发《关于加快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比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早了大半年时间。这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此前,郝建民一直盘算着如何抢抓“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机遇,推动园区整体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成为其推动园区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特色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是其先行先试的亮点之一。目前,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仅围绕纺织产业链就引进企业20多家。此举不仅有利于以商引商,形成产业投资环境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吸纳了当地大量劳动力。
先行先试不仅限于此,为把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区域之一,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为突破口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在先行先试方面,2015年年初,我们还成立了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引进内地先进的环保技术、经验,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局长李庭宏说。
绿色发展宜业宜居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是入驻开发区以生产粘胶纤维为主的企业,其产量居全国首位,2014年利税达1.2亿元。2011年至今废水、废气治理投入逾7亿元,目前各项治理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3月25日,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明龙说:“公司打算将粘胶纤维生产规模扩大到80万吨/年,是原有规模的近一倍,但因存在较大环境风险,只得搁浅。因环保原因搁浅的案例在开发区还有很多。”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不断转变招商引资思路,政策从传统加工业、制造业项目向新兴技术、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高附加值项目倾斜,摒弃原来“有商就招、有资就引”的粗放式招商理念。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举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具有鲜明都市特色、独具个性魅力的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