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南京市四大开发区拟试点“三证合一”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4-14 13:55
阅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在近日召开的南京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印发《南京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要求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国务院要求复制的28项上海自贸区经验,同时根据省政府要求,从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完善专业监管制度等6个方面全力推行改革。

  加快推进“三证合一”,在四大开发区先行先试

  为了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去年南京市在市政务中心设立了“单一窗口”,所谓“单一窗口”是指在这里企业可以一站式办完许多事,一次性领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制印章信息卡等多种证照。未来,南京市将继续给企业做“减法”,加快推进“三证合一”改革,过去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是“三张纸”,未来将合并为“一张纸”。

  “方案”建议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化学工业园可作为先试先行的“试验田”。

  2017年前建成覆盖全市的信用数据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健全、健康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南京市计划在2017年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全覆盖的企业与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2016年年底前,南京市将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具体的归集目录、格式要求与报送方式。全面梳理、完善各部门和单位的“数据清单”和“应用清单”,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创造实施联合预警、联动监管、联合惩戒全过程、全方位信用监管制度的信用信息基础。

  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上,南京市将全面实施信用审查制度并重点推进试点工作。2015年6月前,南京市重点推进在市级财政专项发展资金中实行信用审查制度的试点,争取有效发挥市财政局扎口各部门公共资金管理的特殊优势,逐步实现信用审查制度在全市各专项发展资金安排中大范围推广。今后4年内,南京市将全面实施信用审查制度,强化信用信息产品运用。在财政资金使用、科技金融、工商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商务、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建设“黄名单”、“黑名单”、“红名单”和联合预警、联动监管、联合奖惩制度。

  确定一批试点单位,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

  南京市将通过试点,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

  具体试点范围是:选择南京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行业及部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服务领域行业,且该领域有已注册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其内部治理比较规范,具备参与市场监管的能力,选择不少于10家行业协会商会进行试点;选择包括在南京市成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检验检测鉴定机构、认证机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商事调解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等,且不少于10家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