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发改委一日连发两文 督促国家级新区变改革高地

来源:
搜狐网
发布时间:
2015-07-23 14:14
阅读:

    为了推进国家级新区更好更快发展,发改委17日发布两个文件,从深化国家级新区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和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两个方面助推国家级新区建设。

    各开发区要单设改革任务 突出重点和特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指出,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为切实发挥好新区在引领改革发展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试验示范作用,经与有关方面充分沟通衔接,2015年请各新区在全面抓好简政放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等共性改革任务的同时,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围绕1-2个重点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其它地区提供引领示范。

    《通知》为每个新区指名了具体的探索任务。这其中,上海浦东新区重点围绕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展探索;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围绕京津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和港区协调联动开展探索;广州南沙新区重点围绕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开展探索。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指出,此次《通知》提出的各个新区的重点,实际上很多新区已经在做了,这些重点都是围绕各个新区的特点和任务而突出的。

    例如,成都天府新区重点围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展探索。贵州贵安新区重点围绕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以产业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开展探索。大连金普新区。重点围绕深化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展探索。

    在彭澎看来,把地方探索的东西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有很重要的价值。例如,重庆两江新区重点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推动建立内陆通关和口岸监管新模式开展探索。“这对我国把内陆变成对外开放前线、带动西部大开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彭澎说。

    打造改革高地

    资料显示,我国自1992年10月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以来,到2012年10月之前的20年之内,一共批复了6个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各地掀起申报国家级新区的热潮。除了目前已经正式获批的13个国家级新区,分别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

    目前,还有不少城市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包括江西昌九新区、福州新区、武汉新区、郑州郑东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

    近年来,新区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规划执行不严、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今年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天津滨海新区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在会上指出,一些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多以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甚至国际大都市为标杆,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地的发展实际。

    彭澎分析,目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已经非常小,尤其是地方政府最为在意的财税政策优惠方面几乎没有。也就是说,目前的国家级新区已不再是政策高地,而是改革高地,主要要结合当地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自身的优势。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新区打造成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湖南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童中贤认为,在当前国家级新区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发挥产城融合作用,并且作为区域新增长极,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为了促进新区发展,17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还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各相关省(区、市)发展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区建设工作、支持新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与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开发银行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中长期融资优势等七个方面促进新区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