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RCEP: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新动力

来源: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
2015-08-31 13:36
阅读: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不振的背景下,尽早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对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意义重大。中方建议,加速谈判进程,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实质性结束谈判。

    8月2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率团参加东亚经贸部长系列会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出席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部长级会议,强调要力争于2015年年底前实质性结束谈判。目前与会各方已就货物贸易出价模式达成一致,并同意力争在2016年内尽快解决其他技术性问题。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不振的背景下,尽早达成RCEP协定对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意义重大。中国应借助这一平台积累经验,从而更加积极地适应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动和调整。

    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据了解,RCEP是10个东盟国家与6个自贸伙伴间的自贸协定,涵盖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经济和贸易规模占全球的30%,其中还包括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高虎城表示,尽早达成RCEP协定,将为促进相关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其政治、经济影响是其他任何自贸协定都无法比拟的。“现在整个东亚地区还没有一个囊括如此多国家的区域性贸易安排,因此RCEP若达成,对整个东亚地区而言意义重大。”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副主任袁波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目前参与协定签署的16个国家,有部分国家已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但也有一些国家尚未参与进来。RCEP如果能达成,将起到衔接的作用,对提升整个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水平及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等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社科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秘书长沈铭辉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此外,他对国际商报记者补充道,由于整个东亚市场没有整合,即便已经签订了双边自贸协定,一个国家的企业要利用另外一个国家的市场,也需填写不同的原产地证书,这无疑会给企业增加经营成本。“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情况下,通过RCEP对整个东亚地区进行整合,不仅能够使区域内部贸易更加流畅,而且还相当于为彼此开辟了一个新市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享受更多的贸易便利。”沈铭辉说。

    谈判正在稳步推进

    在目前各类自贸协定中,RCEP的复杂性和差异化是最大的,其谈判难度可想而知。对于谈判的前景,袁波表示有信心:“能够达成一个初步的协定,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协定最终达成需要有个过程,从而一步步推动东亚地区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高虎城在向与会各国代表提出的建议中指出,中国是RCEP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在追求达成高水平、高质量自贸协定的同时,各方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创新、灵活、多样的方式,兼顾各国不同的发展水平,打造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自贸协定。他希望各方积极推动谈判进程,充分展现各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

    在RCEP谈判稳步推进的同时,同为区域性贸易安排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观点认为RCEP是中国应对TPP的贸易安排。对此,专家并不认同。“TPP与我国努力的方向并不冲突。”袁波指出,二者都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模式,而我国选择RCEP是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而然作出的选择,因为其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更为吻合。从长远来看,TPP很多的规则和方向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

    沈铭辉也表示,RCEP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同时也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开放政策的试验平台。“我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为积极适应国际贸易规则重塑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