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内外开发区 >

国际化科创孵化中心落地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片区

来源:
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7-07-20 09:02
阅读:

   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3年多前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启航,如今保税区域这块“热土”,正着手挖掘“科创”的新增长点。

  从“三来一补”到“创新源头”

  日前,外高桥复旦科技园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外高桥保税区新兴楼。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充分叠加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与科创平台的优势,尝试引入孵化一批有实力、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类企业。外高桥方面表示,希望聚焦“创新孵化力、综合服务力、资源产出力、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为园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注入动力。

  据了解,新兴楼临近外高桥五号门,地理位置优越,按照5A甲级写字楼标准建设,周边商务配套完善,层高13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

  作为知名“智库”,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转化科研成果、孵化科创类企业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此次携手外高桥集团股份公司成立创新中心,业界认为,这是复旦大学与外高桥集团股份开展深度合作的新起点,创新中心更将为保税片区创新功能平台打造积累丰富经验,对保税片区科创品牌的树立及科创能力的提升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此次合作也是外高桥招商模式由传统的单一客户招商向平台多元客户群体招商转型的一个成功案例。

  以往,在外高桥区域内以加工制造业态为主,被称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如今,这一局面随着“科创生态圈”的逐步形成而改变。

  去年11月,高通Qualcomm上海新公司——高通通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保税片区外高桥新发展园区投用。这也是高通在全球首次涉足半导体制造测试业务。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在上海成立制造测试工厂,为高通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展现了强化中国制造布局的决心。”

  除了高通这类“以提升技术为代表的制造提升型企业”加大在外高桥的投资外,以医药研发为代表的“离岸服务型科技创新业态”也在逐步落地。

  目前,外高桥集团股份下属公司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已与药明康德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共同打造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平台。根据规划,预计5年内,生物医药孵化平台将吸引200-300个创业团队,形成10-20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希望最终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外联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表示。

  此外,外高桥集团未来或将成立产业基金,通过募投、跟投、共投等方式,投资平台企业、科创项目和创新团队。

  外高桥,这个最老牌的“保税区”,正探索以资本撬动资产,实现科技创新。

  “科创1号”国际工作站加速拓展

  两年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科创1号”项目在洋山启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对接国际资源的离岸科创孵化平台。如今,这里正迎来一波接一波的一流国际产业科技资源。

  “科创1号”主要由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目前香港果创、日本TNP孵化器等国际孵化器已经顺利入驻平台;西班牙ECO培训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已经成为“科创1号”的战略合作院校;首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和OLED等新材料项目已成功实现与国内知名实体产业的对接。

  针对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科创1号”拟定了区别化的服务:对初次创业的团队,提供办公场所、人才招聘、公司注册、产品评估、前期调研、导师指导、种子基金等服务;对有创业经验的团队,除了基础支持服务,还额外提供人力资源、法律咨询、财务支持、市场推广、合作推介服务;对拥有丰富业界经验的人士,除了以上支持,还额外提供办公场地、资源对接、导师指导、天使投资等服务。

  自贸联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国外创新型企业也需要一个平台,将他们的科创成果及设备在保税状态下,以创新模式进入市场,满足中国及全球市场需求,这也是“科创1号”平台设立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科创1号”国际工作站正在加速拓展中,目前已在日本、美国、德国、以色列、迪拜、巴基斯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国际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