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津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 让京津“菜篮子”更丰盛

来源:
今晚报
发布时间:
2014-11-21 17:08
阅读:

 

宝坻区里自沽农场设施农业园。黄建高摄


  天津北方网讯:为保障京津“菜篮子”供给,本市近日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意见》,提出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水平、创新经营机制、拓展农业综合功能等措施,打造节水、绿色、高效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本市围绕粮食、蔬菜、肉、蛋、奶、果、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建设了4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个设施农业示范区和20个现代农业园区。现已建设放心菜基地10.89万亩,使全市放心菜基地总面积达到了32.5万亩,年产放心菜180万吨。建设了100个放心肉鸡养殖场,年产放心肉鸡1900万只,全市地产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6%,保障了市民“菜篮子”供给。

  按新出台的《意见》,本市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以优势、精品、安全为特色的“菜篮子”产品供给区,以现代种业、生物农业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健全流通体系、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为特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科技先进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三年内,使本市的黄瓜、菜花、粳稻、肉羊等优势种业,以及兽药、生物饲料等生物农业规模和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全市设施种植业达到65万亩,海水工厂化养殖达到150万平方米,设施技术装备水平保持全国领先;蔬菜、牛奶、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保持较高自给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全国领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2.2万元以上。

  逐步实现家庭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转变

  九成农户步入产业化体系

  “一亩菜等于十亩粮,一亩花等于十亩菜,一亩菇等于十亩花。”这是津郊农民对高效设施农业的由衷称赞。下一阶段,本市将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三年后让津郊100万亩粮田变成“菜园”、“果园”,让高效设施农业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使90%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本市将调减1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花卉、优质牧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万亩,增加经济林、生态林、苗圃种植面积20万亩。在种养业调整方面,围绕设施蔬菜、生猪、奶牛、海水工厂化养殖等产业,建立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高优质水产品养殖比例,增加海水工厂化养殖规模5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淡水养殖池塘30万亩。在农业布局调整上,优化农业布局结构,建设14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355个设施农业示范区和40个农业产业园区,提升园区化生产水平。

  此外,通过实施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由家庭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转变。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年后,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00家以上,90%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天津将加大政策性保险补贴力度

  给蔬菜大棚“上保险”

  本市将加大政策性保险补贴力度,未来三年内将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90亿元以上,今后,蔬菜大棚、鱼塘虾池、农机等均可上保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可由保险公司赔付,保障农民无后顾之忧。

  本市自2008年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以来,财政将每年的灾害救助资金转为农险补贴。险种从单一的能繁育母猪扩展到奶牛、生猪、温室大棚、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房屋、家庭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等十余个险种。通过“政府补得起、农民拿得起、公司担得起”三方共赢的农业保险新机制,让更多“靠天吃饭”的农民“投保减灾”,为农业丰收、农民致富提供保障。

  2015年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1亿元,重点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和500个困难村加快发展。开展森林、农机、温室大棚内作物等险种试点,三年内将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190亿元以上。

  农企互联互通网上卖果蔬

  敲敲键盘,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轻点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庄稼长势。本市将加快农业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三年内实现1000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展网上销售,让本市农业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实验区之一,本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已投入近1亿元,建成了国内首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涵盖市场价格、遥感等领域17个数据库。共建设核心试验基地10个,开展了节能温室、工厂化养殖车间、养殖水面、大型企业牧场及养殖场的示范应用。

  在技术开发方面,本市研发出应用平台、传感器、通讯协议、网络管理、智能机器人等一批科研成果。按照规划,下一步将建立产业联盟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并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提升农业物联网平台功能,让天津农业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