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三大工程”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 牛文元
一年多以前,我们团队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我简单谈谈对三地共建“三大工程”的看法。
第一个工程是打造利益共同体。京津冀之间,现在体制上还有一些障碍,机制上还不顺畅,但如果从利益共享和合理分配出发,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关键是要考虑怎么打造共建共享利益的共同体,这是进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首要条件。第二个工程是共建发展的资金池。没有资金的支持,协同发展是不可能的。第三大工程是重整现代产业链。建立“飞地”机制,就是我到你这个地方去办工厂、建学校、建医院,这个利润要合理分配。同时还要建立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的奖惩机制等,这些机制是重整现代产业链的必备条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我们有两个基本的车轮,一个是从体制机制上理顺京津冀地区的利益共享和共建;第二个是从科技进步、从创新发展上提升产业。两个车轮一起转,京津冀地区将会面貌一新。
建构制度抓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金碚
区域间能否实现协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相关各方参与协同的真诚性。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建构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抓手”。
京津冀之所以需要“协同发展”,是因为这一地区既存在相互间天然的密切联系和经济互补性,又因存在特殊的区域级差化特征而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着力于缓解京津冀地区过度的级差化程度,对冲行政区划产生的“分割”性和层级不对称性,才可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缓解过度级差化应针对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纾解“中央”权力因素的资源聚集效应;第二,协调和对冲空间级差化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第三,构建京津冀政府间的责任及利益的连带性关系,减少地区“自利”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利益机制和责任制度下实现的,因此,真诚的协同必须基于具有协同取向性质的制度建构。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建构促进协同发展的制度抓手,牵住促进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形成真诚协同的内在动力。
着眼布局优化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京津冀一体化要着眼空间优化布局,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一体化的空间蓝图。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缓解两大都市的人口压力,壮大地级市实力,提升新区吸引力,增强城镇承载力。
第二,其他节点城市也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得到发展。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对国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第三,促进交通设施一体化。要加强沿海港口的合作和加快建设疏港通道。要整合机场资源并实现空铁联运。要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联网,特别是高铁线路的建设。
第四,实现协同发展。具体来讲,一是要建立一个合作机制,一方面中央要加强协调,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各个城市要形成一个合作互动机制;二是要研制一个科学的规划;三是要加快北京功能的疏解,强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四是河北省要加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努力缩小与京津两地的差距。
参与跨区合作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闫希军
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我们在三地新启动项目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天士力与河北安国市政府签订合约,按照“省部共建、企业实施、依靠科技、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设安国数字化中药都。
按照项目规划,根据道地药材特点和区域资源优势,在全国划分六大区域,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重构中药材行业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抑制药材价格无序上涨;打通中药材现代化产业链,引领粮农通过培训向药农有序转移,调整行业利益分配机制,让更多药农分享现代中药业发展的成果;面向中药国际化,为中药走向世界打造资源基础。同时也带动第三产业(仓储、物流、物业、金融等)配套发展,为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提供示范,为政府监管用药安全、整治行业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持。
从我们企业参与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体会,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打破产业界限、区域界限,从科技深度、行业跨度、带动幅度上,为三地的协同发展探索经验,探索模式,提供示范和样板。
做好协同“先锋”
首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何巍
首钢本身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是北京市率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设立了首支基金暨首钢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达上千亿元。通过实施搬迁结构调整,首钢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抓好曹妃甸园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实施产产融合,打造循环共生的产业链。要加强钢铁与石化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产融合,实现园区内的各类能源、物质价值最大化。
二是实施产城融合,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宜居的示范区。要把园区和曹妃甸生态城建设与绿色生态建设综合实施战略紧密结合,改变原有地产开发、运营分割管理的现状,实现单一主体整合“绿色基建+绿色建筑+绿色运营”,使土地开发、运营管理和投融资等统筹高效。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把打造首钢北京园区与曹妃甸园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联动招商,把企业总部与研发实体落户在北京园区,形成创新驱动承载平台,把生产制造环节放在曹妃甸园区,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辐射基地。
打造创新链条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中祥
今天我们探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仅要着眼全球思考、立足区域行动,更要契合时代发展、放眼未来趋势。
当前在经济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下,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其中政府首先要重点突破行政制度壁垒,制定有利于区域一体化机制规则,以实现区域目标一体化、环境管控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一体化。同时企业也要把握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争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创造价值。尤其是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整合技术链,推动创新要素流动,促进技术流、产业流和服务流在京津冀区域流动一体化。
这些年来,在技术方面,我们着力推动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在产业方面,我们着力通过技术与资本推动产业升级;在科技服务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创新基地,营造创新环境。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清华控股正从传统经济的国家队,走向创新发展的国家队。
强力转型升级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宋立民
多年来,河北依托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优势,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总的看,河北产业结构正处于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推进、三坚持”入手,着力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重要基地。
一是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一方面坚持“引进来”,打造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支持我省传统优势行业和过剩行业向省外、境外转移,开拓发展空间。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上水平、提档次。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和“政策拉动”。坚持顶层设计,从贯通优势产业链入手,以区域政策一体化为保障,带动资金链、服务链、创新链的发展,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旅游先行先试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 邹伟南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旅游合作是京津冀合作中最容易启动的领域之一。可以说旅游不仅是京津冀产业融合的加速剂,还是京津冀大市场形成的新引擎,将进一步突出区域市场整体性,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产业链发展。
我们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五个方面:一是明确定位,厘清京津冀在旅游协同发展中各自的功能定位,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二是目标牵引,深入挖掘京津冀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京津冀旅游实现从观光向度假、价格竞争向品质竞争、景点开发向目的地城市开发、旅游要素构建向旅游产业链拓展“四个转变”;三是问题导向,在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上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构建新格局;四是着力创新,通过政府力量打破行政壁垒,进一步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游服务升级、旅游管理升级、旅游市场营销升级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升级;五是着眼落地,在规划编制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旅游线路和市场营销、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旅游监管体系建设。
重在创新驱动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 许强
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重点是找准驱动发展的着力点。
三地协同发展首要是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中关村成功的关键,就是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打好创新这张牌,重要的是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发芽、成长。
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产业和创新要素的流动。通过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要素资源市场,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激励、产品首台套采购、科技金融等市场化手段,大力培育、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的市场化流动和聚集。
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打造新型的经济功能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重点打造一批新型的经济功能区,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引导企业及技术研发机构、人才和信息资源、资本及创新的融资渠道、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对接机制等创新要素实现高度聚集。
发展现代农业
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谢磊
首农集团是北京市属大型国有农业产业集团。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首农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发扬担当精神、明确战略定位,在大局之中谋划、研究和推进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好首农和河北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政策、资源、环境、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设好现代农业、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奶源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为示范带动京津冀经济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将主动参与到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继续坚持发展好集团与河北省政府、农业厅、石家庄市、承德市、定州市,以及天津等地区达成的良好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辐射力、带动力。
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在河北投资超过50亿元,包括河北三元工业园、首农定州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二期、承德三元优质安全原料奶生产示范牛场、优质奶源基地、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武强肉鸡产业扶贫等项目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首农集团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源助力互联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薛黎明
近年来,太阳能发电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都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协同融合能源和互联网两个产业,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多做些贡献。
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发电主要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导,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区;相反,像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这些经济密集度高、用电负荷大、环境污染相对较严重的区域,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却较低。对此,我们思考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太阳能热电联供和天然气的冷热电三联供联合循环起来,这既能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总效率,又能为能源互联网的普及推广奠定区域互联基础。
根据规划,中海阳能源将于2015年一季度推出反射型聚光光伏的热电联供设备,并把这种创新设备与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进行很好的融合,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或新城镇搭建区域型能源互联网,减少传输损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形成区域性能源供应的基本自给自足并实现能源供需的高效快速调配。
立足全域定位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 田学斌
优化分工布局、深化对接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
重构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应当摒弃按照行政区域进行高中低端的产业定位、分工和布局,围绕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与新兴产业空间格局。
树立差别化定位、协同化发展、全域性提升理念。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的定位是:北方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等。对河北来说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充分发挥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关键作用。把河北产业结构偏重的短板补长,把河北个体治理生态环境的支撑缺口补足,缩小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优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让河北能够共享其他地区享有的优惠政策,创新京津冀财政管理和行政考核评价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