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论坛上,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透露,《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已经编制完成,未来三年,京津冀将出现多个类中关村创新社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京津冀创新城市群。
“一链三带多社区”建设提速
2013年11月30日,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宝坻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同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这座科技城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京津双城联动干线的协同枢纽、智慧产业的发展高地,成为京津冀创新创业的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据了解,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仅是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中的一步棋,根据《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三地将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合力建设以科技创新园区链为骨干,以协同发展产业带为载体,以创新社区为支撑的“一链三带多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
根据规划,“一链三带多社区”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链是开展跨区域园区链建设试点。中关村联合津冀有关区域,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支持延庆-张家口绿色冬奥零排放试验区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示范区、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园区试点,探索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模式及合作机制。三带是产业跨区域优化布局。中关村将重点沿京津-张承廊布局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沿京保石布局集成电路、智能硬件和生物医药产业带;沿京唐秦布局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带;通过市场机制跨区域布局协同发展产业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多社区就是实施创新社区共建。在天津滨海新区、宝坻,河北石家庄、保定等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资源密集、特色产业突出的地区,打造具备完善的创新教育、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及居住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社区,推动形成新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这项工程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的市场化主体平台,2015年,中发展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领创空间”(一司一金一空间),在京津冀区域与保定、宝坻、正定、承德等地开展了积极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今年4月21日,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合作备忘录。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与宝坻区一起签署了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协议,五方共同将中关村的核心创新要素在宝坻聚合,打造全新的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20家企业、联盟和科技服务机构也在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由此,“一链三带多社区” 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百家创新主体进驻科技城
作为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也在提速。据天津市宝坻区区委书记陈浙闽介绍,近期将有超过100家创新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进入科技城,实现天津与北京中关村的创新联动。
陈浙闽说:“宝坻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直接‘点名’的惟一直辖市区县,与北京、唐山、秦皇岛一起被列为京唐秦发展轴四大重要节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们要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成协同创新的试验田、区域合作的新典范和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科技城,占地面积14.5平方公里,定位为以信息技术为引 领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区及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一期6.1平方公里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国家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25家企业完成签约注册,并与800余家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周云帆对此表示,我们将整合带动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输出中关村的创新理念、品牌和管理模式,以新模式、新标准,推动科技城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服务平台构建。
京津冀创新城市群凸显中关村效应
北京聚集了全国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3以上的院士,也具备引 领和服务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条件。
但北京科技创新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还有待提升。数据显示,小米12家配套公司中,有9家来自于珠三角,深圳就占了7家,剩下3家也来自南京、厦门、洛阳;中关村2014年流向外省市的技术合同,流入广东省的数量就超过了天津和河北之和的1.5倍……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很形象地使用”导弹式外溢“来形容此前北京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大多贡献给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但周边区域受益较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正在得到改善。赵弘说,周边可以有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公共服务较完备、创新能力与承接能力较强的区域来承接北京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有条件的区域甚至可以更多地吸纳创新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